close
一把刀實用查詢📘

企業名錄/如何讓“加班文化”上升為企業精神



  最近華為公司處在了風頭浪尖上,他的一位員工胡新宇由於過度加班,導致了“過勞死”,由此引發了一場各界對“加班文化”的爭論。      有人持批評態度,認為華為不夠人性化,也有人表示理解,認為如果倒下的不是胡新宇,那可能倒下的是華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沒有這樣的拼命精神,企業又如何能在強手如林的環境中生存?

  其實加班文化並非華為的“專利”,據筆者所知,很多國內優秀的企業,如海爾公司,也存在同樣的加班文化,至於很多台資、韓資、日資和國內的民營企業,加班文化也頗為盛行。加班已經成為老闆衡量一個員工是否敬業和忠誠的手段。胡新宇的過勞死,肯定不是國內的第一個案例,但因為他是華為的員工,華為的“狼文化”和“基本法”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讚揚,所以這一次“過勞死”事件,讓我們對華為所宣導的文化和它的做法都產生了種種疑問,是否企業的成功要建立在拼命加班之上,加班文化是否應該提倡?這是我們必須認真對待的問題。

  筆者認為,加班文化是一把雙刃劍,用的好,可以極大地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經營業績,但若用的不好,又極有可能傷害員工的感情和健康,形成一種不良的文化,從而削弱了企業的競爭力。筆者並不提成加班文化,但筆者認為,企業要成功,必須具備一種“加班精神”,讓員工自願、自覺的加班,這才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和方向。

  我們能否學會日本人的加班精神?

  很多老闆都喜歡講,日本、韓國員工都以加班為榮,早下班就意味著不敬業,沒本事。事實也的確如此,在日本和韓國,加班已經成為一種文化,按時下班幾乎成為不可能。很多到日本出差的中國人都大發感慨,晚上10點多的地鐵裏,擠滿了疲憊的上班族,他們早晨還要8、9點就上班。日本人的拼命精神值得敬佩,但這樣的加班文化為什麼移植到中國就水土不服,員工不買帳?很多企業經理、尤其是老總們非常困惑地問我這個問題,其實答案很簡單,日本、韓國人喜歡加班,在於他們是一種良性、健康的加班文化,領導與員工一起加班,員工對企業有極高的忠誠度,而我們的加班文化,往往是建立在一廂情願,員工歸屬感不夠,自然沒有加班的動力。我們可以從兩個看日本人的加班精神:

  首先,日本人有強烈的危機意識,這支撐了他們靠拼命工作自強不息。

  戰後的日本,百廢待興,國家處於崩潰的邊緣,但日本人靠自己良好的教育水準,同時正是依靠自己的拼命工作,使日本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可以說,是一個經濟奇跡。雖然日本由於房地產和金融危機導致了長達十年的經濟衰退,但正如華為總裁任正非到日本參觀後大發感慨的那樣,日本社會秩序井然,日本絕大多數企業,近八年沒有增加過工資,但社會治安仍然比北歐還好,讓人讚歎。任正非為日本人的忍耐、樂觀、勤奮和奮鬥的精神所感動,他在松下電工參觀期間,驚奇地看到不論是辦公室,還是會議室,或是通道的牆上,隨處都能看到一幅張貼畫,畫上是一條即將撞上冰山的巨輪,下麵寫著:“能挽救這條船的,唯有你。”強烈的危機意識激勵著日本企業,讓日本人拼命工作。由此,任正非看到了危機,看到了我們與日本人真正的差距,不是教育水準和技術設備,而是這種強烈的危機意識和高度凝聚的企業精神,所以華為公司才建立了一種危機文化和狼性文化,這種文化也被證明是非常成功的,成為支撐華為快速發展的精神力量。但是我們國內的很多公司一方面希望員工敬業、努力工作,一方面又不能把企業的這種危機意識傳達給員工,所以員工的動力就不是很強。 其次,日本人的拼命是有一套機制作為保障的,而我們在這方面就差很多。

  日本人只要努力工作,你在公司就有出頭之日,因為他的文化是看你的資歷和對企業的忠誠度,這種文化雖然有其負面作用,但是可以讓員工對企業產生很強的歸屬感,只要好好幹,就不用擔心其他的。日本人有專門的立法規定如果員工過度加班而致死,企業要給予高度賠償,但我們沒有這樣的法律,員工如由於過度加班造成的健康問題,恐怕你還得自己承擔。      另外一方面,中國人的壓力太大,房子、醫療和教育已經成為新的壓在中國人身上的三座大山,對未來預期的不確定性,導致了中國人的安全感很差,所以必然比較短視,這不是中國員工的道德品質問題,而是社會大環境造成的。社會分配的不公平性,教育的功利性,讓那些新入職場的人往往是這山望著那山高,誰給的錢多給誰幹,忠誠度很低,敬業度不夠。作為企業管理者,要提升員工的凝聚力,必須要看到中國員工的現實問題,要能理解中國員工的需求和危機意識,不能與日本員工做簡單的對比而產生中國員工不敬業的結論。

  總的來講,日本企業的加班文化是一個系統,不是單靠員工的覺悟,它是建立在一種高度危機的社會意識之上,以自強不息的日本大和文化為根基,擁有一套良性的企業保障機制,從而塑造出了一種拼命工作的企業精神和企業文化。我們中國企業要學習別人的精神,還真不是一兩句口號就可以的。

  企業如何塑造自己的“加班精神”?

  我是推崇加班精神的,但我並反對加班文化。加班精神是好的,是一個企業努力向上、不斷超越的氣質和個性,它要融入每一個員工的內心。但我們不要盲目地提倡所謂的“加班文化”,在日本,也有很多員工上班的時候碌碌無為,非要下班後才忙忙碌碌,這樣的為加班而加班,為取悅老闆而加班是非常不可取的;當然,有些老闆以是否願意加班作為考察員工敬業度的標準,也是不科學和缺乏人性化的。那麼如何才能塑造一種健康的“加班精神”呢?

  首先,我們要肯定華為公司的狼性精神,但加班文化需要調整。

  加班只有成為自覺、自願,才是良性的加班,外界雖然對華為頗加質疑,但是華為的狼性文化已經深入很多員工的內心深處,因為大家認識到,任何一個民族的崛起都不可能四平八穩,都需要血與汗,日本人和韓國人都走過來了,我們中國人呢?當華為公司以一種豪邁之勢去打俄羅斯市場的時候,引用了一句二戰時期蘇聯抗擊德國的名言:“身後就是莫斯科,我們無路可退!”這是一種何等的精神,中國的企業要走向世界,沒有這樣的精神何以成功?華為公司不是沒有缺點的,這種加班文化並不值得肯定,但關鍵的是企業要有這樣一種不斷變革、不斷超越的精神,我們也看到華為公司已經出臺了加班制度,規定晚上十點之後的加班要提申請。我們相信華為公司能夠改變自己一些不好的東西,但如果因此而丟掉這種狼性精神,那就得不償失了。

  其次,我們需要與員工並肩戰鬥的領導,而非高高在上指揮員工加班的領導。

  很多領導總是抱怨員工不願意加班,不夠敬業,但卻沒有看到,正是自己造成了這種結果。當一個將軍身先士卒、以身作則、獎懲分明,它的士兵必然萬眾一心,心甘情願為他衝鋒陷陣。但我們的很多領導對員工關心度不夠,平時高高在上,不瞭解員工的現實需求,這是我們文化裏封建等級意識造成的毒瘤。但日本人可不一樣,日本人上班時拼命工作,下班後則拼命娛樂以放鬆,有時我們覺得日本人極端或者不可思議,但這正是他們塑造團隊文化的重要方式。日本人上級像是家長一樣,對下級經常呵斥,但是工作之外又能夠親密無間,所以在日本,領導與員工的這種關係也導致了他們比較團結,凝聚力比較強。      再者,要瞭解中國文化和中國人心理特徵,進行中國式管理。

  現在的中國文化是很多元化的,雖然傳統文化“儒道釋”思想對中國人影響頗深,但我認為中國人目前受歐美文化的影響正日益加深,企業用的管理制度大多是西方式的,比如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制度,這些管理方法的背後是西方人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西方文化根本上是一種契約文化,員工與公司是契約式的,注重個體的權力和義務,所以歐美企業的員工強調責任與義務,對忠誠度的要求就低些,但西方人最大的優點在於他們的創新意識和規則意識,所以他們的企業很有秩序。我們在推行很多管理制度的時候,薪酬與激勵制度越來越是西方式的,但談到企業精神、員工忠誠度又希望是日本式的,這樣的矛盾心態讓讓我們的很多管理制度效果不佳。中國人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很深,很注意“仁義禮智信”,企業要從這方面入手進行中國式管理,具體來說,就是要做到“先動之以情,然後再曉之以理,最後才能繩之以法”。企業領導要塑造加班精神,就要與員工有感情,讓員工對企業產生感激之情;其次要講道理,讓員工建立危機意識,引導員工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工作觀;最後還要有一套完善的激勵機制,不要忘記為什麼華為的員工為什麼能承受這麼強度的加班,是因為它有非常具有競爭力的薪酬福利,說到底,物質是基礎。

  最後,精神一定要建立在物質的基礎上,沒有物質基礎保障的精神只能是空中樓閣。

  日本人的努力精神讓我們羡慕,但不要忘記日本人建立了比較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雖然這種論資排輩看起來有些迂腐,而且日本人也在進行改變,但這種分配制度給了日本人安全與物質保障,從而讓日本人可以放心地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為企業創造巨大的物質財富,而員工又能從公司的快速擴張中得到好處(職位晉升、薪酬福利提升等),從而使員工對企業產生更大的凝聚力,這形成了一種良性迴圈。

  我們希望員工對企業有凝聚力和歸屬感,希望員工都能拼命工作,但要做到這一點,需要企業管理者具備高超的領導技能,瞭解員工需求,激發員工工作熱情,但很重要的是,如何為員工建立安全和物質保障,只有這樣員工才能放心、安心地與企業共同戰鬥!

關于“企業名錄/如何讓“加班文化”上升為企業精神”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


返回首頁 |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