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把刀實用查詢📘

休閒遊戲/東西方文化差異對遊戲的影響



  很多人可能並沒有意識到東西文化差異之大。很多人覺得自己的適應能力很強,所以體會不到期間的衝突也很自然。筆者也曾經這樣認為,但是有一天筆者突然發現自己的口頭禪是“英國人腦子裏面有狗屎”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東西方文化差異已經將自己沖向極端種族主義的道路。

  題外話少說,我們來看看這文化差異對電腦遊戲的影響吧。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xbox和ps2上koei公司的大作:三國無雙系列在英國已經上市很久了,銷量卻遠遠低於亞洲地區。各大英國遊戲雜誌報刊對於這個系列的遊戲評價出奇的低,幾乎無一例外的認為這個遊戲“重複,枯燥”。我本人是有些同意他們批評這款遊戲非常“重複”——三國無雙本來就是殺來殺去砍來砍去,操作上重複的很;但是,對於他們評價這款遊戲很“枯燥”,我就完全不敢苟同了。對於我們瞭解遊戲背景的東方人來說,三國無雙可謂是歷史經典大作,無論是武將技能還是遊戲場景,不但都記錄在《三國演義》或是《三國志》裏,而且還能激發出我們無限的想像力:當我們用趙雲戰勝呂布的時候我們會崇敬趙雲的勇猛剛毅;當諸葛亮砍下夏侯敦頭顱的時候我們會開懷大笑,同時也欽佩自己的“功力”……我一直很喜歡三國無雙系列,卻不明白為什麼英國人對這款遊戲的評價如此之低,直到有一天我看到《Edge》上面的一段話,才明白個中原因。《Edge》上說:“歷史性和神話性極強的遊戲,如三國無雙系列,在大部分西方遊戲玩家眼中是完全不能理解的。一些文化橋樑對於我們來說非常難以通過。”事實的確是如此。如果你根本不知道三國的歷史背景,也不知道“Caocao”的正確發音是“曹操”而不是“靠靠”,這個遊戲就會變得非常索然無味,就像亡靈獵人系列一樣從頭到尾砍砍殺殺到頭來只會讓手指發麻毫無快感。和三國無雙很類似的一款遊戲——吸血鬼獵人(“Buffy The Vampire Slayer”)系列卻在西方買得很好,因為Buffy的電視劇風靡西方世界,大家都看過,都知道故事背景,即使同樣打打殺殺也會被它所吸引。還有另外一款遊戲——魔戒傳奇(“Lord Of the Rings” )系列,同樣的每當新系列登場就會買個精光,這個月的銷量排行榜上面肯定有它的名字。


  如果年齡上的斷層我們叫做“代溝”,我們可以稱上面這個例子產生的原因為“文化溝”,而它只不過是文化差異對遊戲影響的一部分而已。


  有一年我去義大利旅遊的時候遇到一個從澳大利亞來的遊戲業者,很年輕,只有24,5歲的樣子。他本身是一名程式師,專門負責編寫遊戲程式。他跟我海吹了自己如何如何厲害參與創作遊戲已經擺了一貨架之後,我問他平時喜歡玩什麼遊戲。他回答說喜歡RPG。我接著問說,地牢圍攻(“Dungeon Seige”)玩過嗎?他說玩過,不過不大喜歡D&D類型的 RPG。“原來如此,那Final Fantacy系列你一定很喜歡吧。”我接著說。他呆了呆,問我是不是日本人。我說我不是,我是從中國來的。他才說他很不喜歡Final Fantacy系列,因為他覺得這個系列所有的遊戲都差不多,雖然畫面和動畫做得很好,但玩的時間久了會很不耐煩。他比較喜歡那種簡單明瞭的RPG,同時要有很多迷題可以解的那種。接著他舉了幾個例子,但可惜的是這些遊戲我基本上都沒聽過。我接著問他除了RPG你還喜歡哪一類型的遊戲呢?他說偶爾也玩玩FPS一類的。等我再追問他除了FPS類的遊戲呢?他就說沒有了。當時我就想,為什麼這樣一位資深的業界人士興趣會這麼狹窄呢?


  無獨有偶,有一次我去找工作,剛巧面試我的是一個英國本地的年輕人,一聽說我很愛玩電腦遊戲就喜形於色,問我愛玩什麼遊戲。我說我基本上什麼遊戲都玩,PC的,PS2的,XBOX的全都玩。他的態度立刻就從一個面試者轉換成虔誠的教徒一樣,自卑的說他只有Dream Cast和PC。我說有PC就很好啦,PC上面好遊戲也有很多啊。他連忙說是啊是啊,PC遊戲我經常玩的。剛巧那時候正在流行無冬夜的資料片黑暗軍團(“Neverwinter’s Nights: Hordes Of The Underdark”), 我就問他無冬夜你玩了嗎?他居然搖搖頭說根本沒聽過,他只對格鬥類遊戲有興趣。我也沒好意思再問下去,因為我怕問下去他什麼也不知道我可能會工作不保(結果事實證明我的預感是正確的——最終沒有得到那份工作的人不是我)。


  上面這兩個例子,我想說的是:西方玩家專精類型的比較多,他們往往會對一兩款遊戲或同一類型遊戲非常有興趣,其他遊戲則完全不聞不問;而據我所知國內玩家像我這樣什麼遊戲都玩的人比較多,雖然沒有一款遊戲我們可以拿得出手去參加WCG,但是我們注重的是玩遊戲的過程和趣味性。西方玩家則更加喜歡把全部心思都在100%通關率,取得完美的或是令人矚目的戰績,甚至是炫耀自己發現的遊戲bug上面。既然遊戲玩家有這樣的特點,西方遊戲廠商當然會跟進,創作出適合他們自己的遊戲——複雜的迷題,嚴密的劇情和路線,或是能讓玩家門炫耀技巧的遊戲。也許這就是為什麼在2001年只有3款西方創作的遊戲打入日本前50名銷量冠軍的目錄的原因,也是為什麼在2003年上半年只有5款西方遊戲進入日本前100銷量冠軍目錄的原因。而日本遊戲廠商在遊戲多元化這方面則做得非常出色,根據統計目前在西方遊戲市場中有30%以上的遊戲來自於日本。


  現在“全球化”的概念盛行,電腦遊戲界無疑也會受到一定的衝擊。怎樣才能均衡文化上的差異,而讓各國玩家體會到更多的樂趣呢?在英國北部Dundee的Abertay大學不久前成立了“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Computer Games and Virtual Entertainment”(IC CAVE)研究室,其中有專門的人員負責研究文化差異對電腦遊戲的影響。他們認為西方遊戲公司打開東方遊戲市場大門的任務是艱巨的,雖然代理公司可以幫助拓展遊戲市場,但是卻因為西方遊戲開發商很少可以創作出適合東方玩家胃口的作品而裹足不前。根據他們的理論,我們可以推導出同樣的結論:東方遊戲廠商例如國內的遊戲公司“目標軟體”希望借《傲世三國》(Fate of Dragon)和《秦殤》(The Prince Of Chin)打入西方市場無疑也是個失敗的想法。


  文化上的差異令遊戲界的跨國公司寥寥無幾,這些公司也只在不同的地區發佈適合當地玩家胃口的遊戲。遊戲界會出現像Microsoft這樣的世界級公司嗎?東西方的玩家會趨向於同樣的遊戲觀嗎?這些問題恐怕在未來的10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裏是無法回答的。

關于“休閒遊戲/東西方文化差異對遊戲的影響”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


返回首頁 |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