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把刀實用查詢📘

書籍查詢/大社會 小文學



  我以為,小時代總是培養小人物的。一個人,只要有切實可行的上進心,經過努力,如果機遇不太壞的話,不難擁有平凡的幸福。因為小時代,人的發展按部就班,簡歷只不過在文憑上有所不同,有些長些,有些短些。稍微多寫幾條的,大家就覺得經歷非凡、飽經滄桑,早期電影裏當過兵、坐過牢、淘過金式的英雄幾乎象恐龍一樣絕種了。社會的發展呈現較為穩定的曲線,以及人的生活經歷和心理路程,無不如此。如果不小心降生一個大人物,他的成長一定和其他人不盡相同,這不是“世上任何兩片樹葉都是不同的”的不同,而是有特別之處。思想和社會不甚合拍,無時不和現狀產生矛盾,發生衝突,他的發展總會被各種干擾打斷,經過掙扎搏鬥,失敗的時候,他的心理發展跟普通人是一樣的,勝利的時候,他的價值觀是斷層的,變態的。所以在太平時代,很難產生出特立獨行的大人物,偶而產生的,他所受的教育一定不是常規的:不是過去時,便是將來時,絕不會是現在進行時。象所有大人物一樣,有早熟的環境,有“憂宗周之隕”的孤憤,有堅苦卓絕的鬥志和毅力。人生在現代,心卻是古代的。“亂世出英雄”,實在不是那些人顯得英雄,或只是有機會成了英雄,而是在亂世:時局動盪、思潮湧起、國破家亡,人們所接受的心理鍛練,所經歷的痛苦,都不是太平時代的人所能體驗到的。社會一旦面臨突如其來的變化,一下失去了主張,舊有的規律不能適應新的變化,出現短暫的混亂局面。社會沒有了個人的概念,只有整體生存發展要求:一群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定要有人出來把握現實的方向,尋求未來的脈胳。“最優秀的人們必須跳進時代的裂口,只有他們的肉身才能使裂口合攏。”這個諺語至少揭示了過渡時期英雄悲劇性的一面,這個過程存在太多的血與淚,誤解與犧牲。經過深刻的思想訓練、時代的陣痛篩選出來的人,他們的行為,往往比太平時代更具悍氣,更不囿于常理;他們的思想,往往比太平時代更為深思熟慮、更為波瀾壯闊。

  現在不能算亂世,人們還有許多動人的夢想。是一個紛繁的、思潮漸趨成熟的、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進步的大社會。這個“大”,不是大氣的大,而只是個子大的大。人們的價值觀只有形態上的小磨擦,不存在根本性的決裂。在巨大的社會舞臺上,個人只是一句旁白、一個休止符,容不得提神運氣,戲已經完了,就象大海裏泛起的一點浪花。沒必要思前想後,庸人自擾,什麼該是你的就去爭取,不是你的趁早放棄,這成為遊戲的規則。人們整天忙碌,好象夾雜在電影散場的人群中,擁擠中總覺得前面就是出路。可是沒人會甘心這樣度過他的生命,還有許多可以想像的天地、要求的生活,有許多想滿足的虛榮心、暫時的依託。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奔波在繁忙的都市,為著各式的理由。高的價值觀、淺的價值觀,深層的欲望、淺層的欲望,就象錯綜複雜的道路,生命在這裏無聲的消耗,帶有張愛玲小說裏常有的況味。在人潮中,個人就象一滴隨時會蒸發的水,多了不會氾濫,少了不會乾涸。生活成為本能,象螞蟻搬運食物,蚯蚓翻動土壤。人們不再問人生的意義,只關心切實的食、穿、住、行,只關心切實的現在。覺得很熱鬧,同時又空虛。

  舊的大樓轟塌,新的大廈建起,年代的劃分從十年一分,幾乎變成一年一分,晚一年出生的人可以稱早一年的為上一代。莫爾這個電腦發展定律,似乎象惡夢一樣纏住了整個社會,整個社會呈現加速度的發展趨勢。人們信仰瞬間發生轉移,價值觀刹那發生改變,每個人臉上都有了一目了然的滄桑感,出於不同目的,大家都想出來檢討,關於自己的成敗得失,別人的過錯是非,“天下乃天下人的天下”,發揮的最為充分。誰都不肯錯過機會,都好象是搭乘未班車的人,一個勁的往上沖。如果誰不這樣做,一定被認為會淘汰,或者當是傻瓜。在這樣的情形下產生的文學怎樣被時代扭曲,同時又扭曲著時代呢?在社會產生新人類、新新人類的時候,後現代主義、後後現代主義等文學新名詞也粉墨登場了。語言的產生,源於人們想越來越清晰的表達內心的想法,從開始的不自覺轉為自覺。語言賦予了思想的層次感,使思維有了連續性,促進了思想的發展。並且修飾了人的情感,使之圓滿、細膩、精確。從這個觀點出發,那些以技巧為主的文學,不管冠以什麼“後後”或“新新”的帽子,都是語言的返祖和沒落,是應該遭到有識之士唾棄的。

  文學歷來被認為是晴雨錶,能比較全面的反映時代的狀況。最好的文學當然是預言,能超越作者所處的時代,看到未來。但和天才一樣,可遇而不可求。大部分文學所具有的晴雨錶功能,和正常的不同,通常看溫度計,只要看刻度就可以。而文學遠不如溫度計反映的淺顯明白。大量的素材擺在面前,我們必須經過沉澱、折射、過濾,通過一定的方法分析研究,才大致瞭解時代的狀況。作品好象是蒙了口罩說話,戴了鐵鏈跳舞,表達出來是含混的、朦朧的意象。我們從作品迎合什麼,躲避什麼,宣揚什麼,反對什麼,來分析它的初衷。或者乾脆看一些不入流的作品,看看荒謬到什麼地步,來瞭解人們缺少什麼。有名的木桶定律在這裏同樣適用,我們評價歷史,往往只看代表作,而真正衡量整體水準必須以低劣的為標準。小品文的大量興起,風花雪月的作品成批出現,調侃式的作品能得到如此多的歡迎和如此高的評價,都反映了文壇現狀的貧乏,並不代表文壇的繁榮。學術的太學術,時髦的更時髦,淺薄的愈淺薄,荒唐的愈荒唐。人們的喜好不是隨著自身的鑒別力,而是隨著社會炒作和暫時評價的影響。可是他們的作品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有一天我們會悲哀的發現,那些曾經叱吒一時的大師們到哪里去了。但是他們的跑火,不能完全說觀眾的判斷力出了毛病,而是相對其他半死不活的作品,至少多了一份喧鬧,沒有太多的故作姿態和先天結構的不合理。他們產生的是壞孩子,但並不是殘障兒。正如我願意看胡鬧到極點的娛樂片,但卻不願看令人作嘔的文藝片。胡鬧至少有一種怪意的溫暖,但那種認真表現的淺薄卻讓我不去熱愛生命。就象人類死胎的標本,除了醫學工作者,恐怕沒有第二個人願意去觀察它。和社會極不協調的是,我們產生的只是一些小文學:沒有力量的,不知所云的,奄奄一息的文學。我們幾乎要被輔天蓋地的報刊雜誌所淹沒,被銷量動輒上百萬的暢銷書籍所嚇到,可是我們靜下心來,拜讀這些作品時,卻找不到樂於思考的問題,有啟發意義的真理,看不到具有典型意義的個人,波瀾壯闊的生活。找到的只有人云亦云的思想,似是而非的觀點,面目模糊的主角,令人起膩的情感。作者對於作品的處理方式,無不讓人感到是價值觀扭曲、時代界限錯位、人格趨於分裂、精神發生混亂的人。可是在這個金錢萬能的社會,有銷量作保證,誰還有膽量去批評它呢?風花雪月、軟弱無力、晦澀陰暗等等構成了這個時代文學特色。誰開始了這個混亂的局面,誰又想過要結束它呢?“終結者”是你我,還是另有其人;他是何方神聖,還只是抹了油彩的小丑呢?

  文學要尋求出路、走出怪圈、跳離沼澤,要給下一代人留下點東西,而不只是浮光掠影的印象。在這個時刻這個問題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是停在原地?回過頭來?還是勇敢跨過這個溝壑?必須作出決擇。希望後代看到我們的作品時,會說:“多麼清新的聲音!”,而不覺得只是依附於時代的一道疤痕而已。要改變醜惡價值觀在文學中的影響,擺脫離開大眾的小資產階級情調,根除迎合低級趣味的寫作方式,我們應該在三個方面作出努力、下點功夫:

  第一、加強反省意識,多給青年讓出道路。

  前不久看過一部電影,裏面一位牧師說:“他是英雄,因為他懂得懺悔。”。懺悔是人性復蘇和再生的最有效的方法。“吾日三省吾身”,在寫作上,這個“省”字功夫是萬萬少不得的。我們拿起筆寫東西,就要問,這些東西是不是發自內心,它又能在社會上留傳多久,是不是有它的價值。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討論一下,作為文人最起碼的道德是什麼。宋濂借《秦士錄》中的鄧弼口說“古者學在養氣,今人一服儒衣,反奄奄欲絕,徒欲馳騁文墨,兒撫一世豪傑,此何可哉,此何可哉,君等休矣!”,這個觀點是和孟子“養浩然之氣”的觀點是一脈相承的。我們作學問也罷,寫作也罷,都是為了救世,為了使生命充滿朝氣。是為成為“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的男人所作的努力,是使自己避免成為“置四海窮困於不顧”的冷血動物必修的功課。文學不是用來玩弄和消遣的東西,更不是用來寫寫墓誌銘,賺賺潤筆費的技術性工作,這是文人必備的素質和修養。顧炎武在《與人書》中引用劉忠肅的話:“士以器識為先,一旦號稱文人,便無足立觀。”古人尚有如此見識,我們為何還做不到呢?從這個觀點出發,注意寫作的出發點,我們就不會產生膨脹劑式的、白開水式的作品,更不會產生無病呻吟式的作品。我們也就很容易做到“文如其人”,也就是使自己言行一致、表裏如一,不會在報告會上、文章裏是君子,在會場外、生活中是小人。或者說些自己都覺得臉紅的話。我們要撕毀假面,呼吸新的空氣,我們寧願做真的小人,也不要做偽的君子。

  文學要重振雄風,更要從大環境上,從生命蘇醒、人性解放等根本性問題出發展開。曾國藩評論宋朝的空氣:寬于責小人而嚴于責君子。其實幾千年的中國又何嘗不是如此?對小人寬容,對大丈夫、狂人苟刻。所以在這種氣氛中產生不了大英雄,偶而產生的,也不能正確對待,不是跪拜便是唾駡。所以這個社會除了沒有信仰,只有盲動的熱情的年輕人外,多得只是少年老成,未老先衰的一代人。他們不是夕陽,勝似夕陽;不是老朽,等於老朽。他們不理解李敖所說的“苟能使整個國家年輕活潑到處是朝氣,其中有一些青年發幾句狂言道幾句壯語,做一點不知天高地厚的傻事,這又算得了什麼?”。其實換一句話說,就算青年人的沒有一點道理,確實很天真,但不能以為你多一些臭經驗,就可以板起臉孔來教訓人,就可以壓制,尤其是利用不公平的手段來壓制,他已經失去了青春,沒有了勇氣,所以他就不允許年輕人有,他們“江湖走老了”,卻要求年輕人“膽子變小了”,輕則訓斥不知天高地厚,重則大棒子打來,真是可笑之極。於是年輕人也只好夾起尾巴,畏首畏尾,點頭哈腰,做上一代人的奴隸,做幾千年教條的犧牲品。年輕人好像關在冰箱裏,血液極難達到沸點的溫度。反映到人身上就是人性被扭曲,人格被分裂,產生不了像樣的思想,談不上有朝氣的文學。他們說的和做得不一樣,他們的表像語義和潛意識不盡相同。我們看到的文學不是隔靴搔癢,就是語無倫次,或是搔頭做秀而已。這些老年人:“他們的任務,不是千方百計地吸引新生力量來壯大、更新自己的隊伍,反而是橫躺在路上,擋住新生力量的前途。”

  有許多人討論年輕人為什麼會盲目的追星,會作出各種可笑的事情。以我看來,也不贊成。但那些老前輩們在反對以後,不多做自我檢討,不認真反思,不去問問發生這種情況到底是為什麼?所以會想不通,一直認為人心不古,一直認為一代不如一代,其實造成這種後果的,正是那些為老不尊,以老賣老的,沒有創造精神、反省意識的所謂前輩先人。一個人只要在二十幾歲時拍了一兩部好的電影,唱了一兩首好歌,寫過一兩本好書,就可以吃一生、過一世。每次電影節要請他出來,每次文藝匯演要和觀眾見面,每次創作座談時要出來談談經驗。在這種氣氛下,如何去培養一代新人,不要說見不到百世不遇的人才出現,就是想見到“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情景也不大容易。年輕的一代人,他們荷爾蒙分泌過多,充滿青春活力,但是上一代人留下的東西又如此貧乏,他們不追星,難道要他們去追你們這些老頭子嗎?如果沒有一種正確的價值觀引導,沒有為之奮鬥的目標,又沒有榜樣,沒有信仰,連最簡單的偶像都沒有,既然現實的社會沒有可以渲瀉的場所,至少在歌星的現場演唱會上可以吼、可以叫。象《上海寶貝》這種七十年代人的作品,一些長輩們看了會歎氣,“現在年青人怎麼會寫出這樣的書”或是“怎麼會看這樣的書?”好象這一代人全是變種,是生活在孤島上的魯濱遜,是遺棄在森林中的狼孩,和他們生活在同一時期的長輩們沒有任何責任,有的只是“個人”的責任,沒有“集體”的責任。其實無論從教育上、從以身作則上來說,這個責任的80%是要那些歎氣的人負的。不知這些老前輩看過《香港製造》這部電影沒有,結尾廣播中播出的毛主席的話:“世界是我們的,也是你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是八九點鐘的太陽。”這段話把影片提升到了一個高度,也把前半段墮落的情調洗印出悲劇的意義。為什麼會這樣呢?不應該認真反思一下嗎?

  除了在寫作認識問題上的反思外,更要在生命上加以反省,給新一代人讓出道路。我們的教育體制上,是不是存在太多的缺陷,是不是教育的人麻木不仁、沒有朝氣、沒有想像力。是不是過多的把社會的規範滲透進了人性的道德,把進化的規則演繹成了遊戲的唯一規則。大環境是不是有利於生命的自我修復和生長。我們給年輕人讓路,不光在形式上,還要在思想上,不要把過多的成見加到他們身上,不要把過時理想的幽靈寄存於他們的靈魂。毛澤東曾在讀書筆記中作過批語:“青年人比老年人強,貧人,賤人,被人們看不起的人,地位低的人,大部分發明創造,占百分之七十以上.....為什麼如此.. . 結論就是因為他們...精力旺盛、迷信較少、顧慮少、天不怕、地不怕、敢想敢說敢幹”,科學上如此,其他領域也是如此,多給年青人讓路,也就是給自己讓路。老一代人擋住道路,也只會使青年一代走上邪路、多走彎路,甚至於不會走路。每一個古老的文明,她香火的延續、全面的復興的希望,都是落實在兒孫身上。尤其不要輕視年青人的力量,文壇上一壇死水的現狀,必將由他們結束,而新文壇的建立振興,也必將由他們完成。

  第二、要走向世界

  世界呈現多元化的趨勢,多學習其他文化的好處,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層次的反思,“行千里路,讀萬卷書”,必須走出去,看看除了唐詩宋詞以外,有沒有更直接、更大膽、更有超越意義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法。只有通過比較,才可以發現我們的局限性在哪里:為什麼我們語言比想法慢一個節拍,為什麼會言不由衷,為什麼少有高屋建瓴、直達心靈之作。我們分析一下唐詩到宋詞,宋詞到元曲這個發展過程,它的原始驅動力是什麼?是因為人們利用詩的寫作形式山窮水盡後,感覺到在情感表達上有很大的束縛性,老的形式已經嚴重阻礙了想像力和思維的進一步發展,希望用更自由、更開放的形式。從寄贈朋友的“海記憶體知已,天涯若比鄰”到描寫兒童“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蓬蓮”,從描寫怨婦的“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到刻畫思春少女的“可教我羞答答說甚的”,無論從描寫層次的廣泛性、語言的靈活性、方式的自由性都得到了較大的發展,無疑是文學的進步。不可諱言,任何文學形式都會不同程度存在弊端,必須在形式上做進一步的完善,以爭取在實質上的發展。我們做文學,不是搞文字遊戲,不是無休無止的做回文聯、藏頭謎、講究押韻等等技巧勝於實質的東西,只有走向世界,把世界性的標準擺到我們的文學中,才能看出今後發展的方向,它是反光鏡,通過它的折射找出自己的位置;它是鐵錨,通過它探求 中國文化的深度;它是清毒劑,通過它排除傳統中長期的、視而不見的垃圾。

  我們文化界一個致命的弱點:他們會打出老一代的招牌,但其實沒有在實踐上跟上他們的精神,不敢面對自己作深層次的解剖。現在還有許多人堅持用儒家文化來建設國家,要在各種場合大談什麼“只要是民族的便是世界的”。譬如京戲,不管怎麼優秀,它的節拍、它的腔調、它的難以改革性,已經決定它屬於上個世紀,我們這一代有這一代要做的事。什麼是儒家文化,難道它也象佛教和道教一樣保守嗎?其實它是智慧的、包容的,並不是愚昧的、排它的。死了的大力捧,打出一兩塊招牌,引用一兩句不痛不癢的話,卻把他的實際精神撇開不談。這是什麼精神建設,難怪一代不如一代有信仰,到我們這一代,連盲目的信仰都沒有了,可憐又可悲的“迷惘的一代”。中國文化先天的不足,在老一代口誅筆伐中早已批判定論了。可是這些人閉著眼睛談魯迅、談胡適,借他們的招牌來談建設民族文化,這不是閉著眼睛說瞎話又是什麼。錢鐘書的《圍城》中“不知道這正是中國的利害,天下沒敵手,外國東西來一件,毀一件。”,這不是批判又是什麼?曹聚仁的《勸君莫讀古文書》:“古書好比鴉片煙,吃了鴉片,一半像鬼半像人”,這不是批判又是什麼?李敖的“國術......國樂......這些國粹,在世界性的標準面前,我們都稱不上唯我獨尊。”,這不是批判又是什麼?更有有些人喜歡一提就到的魯迅,好象他是站在那些所謂的民族主義者這一邊的,可是在《青年必讀書》中明明白白寫道:“中國書雖有勸人入世的話,也多是僵屍的樂觀;......我以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國書,多看外國書。”我們這些評論者好象對這些話就像是視若無睹一樣。其實魯迅的本質是一個中國文化的叛逆者,這才是他的根本點,是他的主流,是作為幾千年文化的一次深層的反醒,是寂寞年代一個醒來人的一聲歎息。死後被對立面用來作盾牌,這真是一代文豪的悲哀。如果說最好的宣傳是批評,最壞的宣傳也許就是扭曲。邱吉爾先生說:“忘記他們的英雄是一個民族成熟的標誌”,扭曲他們的英雄,又是民族什麼樣的標誌呢?所以中國人的文章,哪怕是《水滸》、《三國演義》,都給人以小處清楚,大處糊塗的感覺,羅貫中想把曹操寫成壞人,但結果他的做法卻有很多讓人欣賞之處,想把劉備寫成大英雄,但結果總讓人覺得有些小家子氣,結果一分析,並不是作者能力不夠的敗筆,而是判斷力有局限,他的思維是經過中國文化扭曲的:奸與忠、惡與善、偽裝與真知,無不打上中國文化的烙印。李希凡、藍翎的《關於及其他》談到:“因為有些傑出的古代作家創作的現實主義作品往往和他的世界觀中某些消極因素不很相稱,甚至存在極明顯的矛盾。”這句話用來評價《三國演義》最合適不過了,它給失敗的中國文化提供了生動的證明。“少不讀三國”,據說是怕學壞,我更擔心恐怕會變得糊塗,如果思辨力不夠好的話。

  還有一個可以說明中國文化的例子,那就是中國畫。中國畫無法進入世界,無法登堂入室,主要在於它的色調簡單,手法單一,為藝術而藝術。無法看出更多有生命力的東西,更有一點奇怪的是,中國的大師,他們的作品往往不是少年時所作,而是七老八十了才有精品出現,這是什麼原因呢?中國人畫畫,往往是先畫的狗模狗樣,就先學怎樣蓋圖章,題詞等等與畫畫無關的東西,它的功效在於美觀性,但卻忽視了藝術的根本性──生命性。七八歲的人畫出的東西,也是左一個圖章,又一個圖章,弄得畫不象畫,字不是字,碰到好畫,又喜歡題詞,你寫幾個字,我寫幾個字,糟塌的不成體統。還有中國畫的局限性在於,比如畫馬、畫雞,就天天畫,天天練,他們畫畫所依據的不是活的東西,而只是意念中的雞,意念中的狗,否則為什麼三歲的人畫出來的小雞和齊白石的如出一轍,是因為他們在學畫時,他的老師們告訴他應該那樣畫的,他們學習的東西不是自然,而是死去的作品。一副作品在幾分鐘就可以畫出來,這樣的格局造成了它的膚淺和短視。以中國畫看,中國文化都可以作如是觀,格局造成了膚淺,前提促成了短視。

  中國文化是一門小家子氣的文化,除了在先秦時期做好了一件褂子,以後也就是縫縫補補,一直在做證明這件褂子不錯的工作。那時候的中國人敢於向一切提也質問,向天、向地、向人生最根本的問題,並由這個推而廣之形成自己的體系。他們關懷生命,關心老百姓,他們的目標是改變世界,有一勞永逸改變一切問題的志向和勇氣。他們雖然是世界的古代,卻是歷史的青年。今天我們看來,有時覺得會有幼稚的地方,但他們治學的方法和勇氣,不得不值得後人膜拜學習。從五四運動到新中國成立這個時期,我們中國文化經過了一個全面反思的時期,本來為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可是由於受政治上的某些失敗,西方文化支流的侵蝕,基礎教育的薄弱,社會意識的混亂等因素影響,又使我們的文學回到了老路、誤入了歧途,走上一條漫漫的“不歸路”,這條路是否還要一直走下去,誰又能夠猛喝一聲,結束這永無止境的夢遊。

  第三、擺脫以風花雪月為主的文壇格局。

  雜草過多,就會抑制健苗的生長;風花雪月的作品過多,就會導致文壇的沒落。他們編造一個又一個傷感的故事,虛假的情感如出一轍:瓊瑤式的和反瓊瑤式的、三毛式的和反三毛式的等等。風花雪月的作品只關心個人的陰晴陽缺,不關心波瀾壯闊的社會,不與社會緊密結合,這種感情也只能淪為牧歌式的感情,是王洛賓中“可以拋棄了財產”的愛情(現代愛情中的男人哪個不做牛做馬賺錢養家);是避開矛盾“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的奉獻;是街頭搞捐款的貼膏藥式的關懷,那麼只能是風花雪月而已。淺吟低唱,卿卿我我,坐在四方的斗室,做著小男女的美夢:哥哥妹妹、花花草草,粉飾自己的假面,同時麻醉他人的魂靈。小情調,使我們的靈魂脆弱,失去鬥爭的勇氣,也使我們看不到真實的苦難,不知道內心深處的需要。感覺就象在兒童節,看到孩子臉上被塗脂抹粉的樣子,有些人居然認為那樣很美,甚至他們的母親。

  藝術最大的準則就是“寧缺勿濫”。不是覺得讓人看了跟看前不同,就沒必要發表,因為這畢竟不是寫情書,讀者只有一個,這時候面對的是大眾。我從一本很流行的雜誌上挑出幾條,看看現代人是如何的脆弱和前提的不清楚。“有人喜滋滋地說:‘好呀!還有半杯。’有人愁眉苦臉的說:‘哎呀,只剩下半杯了。’分別就在這裏。”好象人生的實質只剩下人的態度,沒有的根本的悲與喜。莫羅阿在《論幸福》中寫道:“但只要你還有一個住所,還能吃飽穿暖,你說的不幸實是對於真正貧窮的侮辱。”而在現在雜誌中,這類的論調還不在少數。又如“如果你不小心踩倒了一根芨芨草,你應該彎下腰來向它道謙;”這就是描寫似是而非的現代人的感情,將人們誤導到一種淺薄的小中產階級情調中去,教人怎樣做“全人類”和“全世界”的朋友,這種東西成為文學的主流。人性脆弱到了如此地步,看不到了生活中真實的苦難,好象社會已經到了和花草談博愛的時候了。這種風花雪月是最低檔次的風花雪月,因為連一點滄桑感都沒有;也是最易誤導人的風花雪月,因為他在扮演著教主和天使。如果他們真那麼敏感,他們怎麼不去關心路旁的饑者,不去關心因下崗而去偷糠充饑的工人,不去關心因罪惡而傷痕累累的社會。他們看不到,他們坐在沙發裏,喝著香茶,吃著點心,他們離社會太遙遠了。

  我們在讀書的時侯,常常會碰到一些氣勢洶洶的作家,他們雖然有很多不同的方面,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在講話的時侯,完全是專制的、不自由的、舍我其誰的。他們高高在上,卻不會吝於施捨。在他們面前,我們是小學生,又是罪徒,象被人撕去了假面,剝去了偽裝,讓我們的肌膚完全的裸露在陽光之下。正是這種作家給的教育最大。有時讓我們徹夜難眠,有時讓我們痛快淋漓,有時又讓我們幡然醒悟。他們不象其他的作者一樣弱智、一樣淺薄、一樣女性化、一樣不深思熟慮。他們的話不會嘩眾取寵,但卻字字珠磯。正如尼采在書中所說的一樣:下去的每個吊桶無不滿載金銀珠寶而歸;他們端上桌的不會是還沒做熟的菜;他們不在乎我們肉體暫時的寧靜,他們只給予我們靈魂終極的自由。

  我們必須超越看鏡子扮天真的寫作方式,不去描摹帶有明顯做作的表情;我們要超越只看到自己肚臍眼的寫作方式,不要以為自己是太陽系的中心。要走出象牙塔,走出小家庭。應該去關心沸騰的生活、真實的生活甚至是苦難的生活,我們從大眾中來,要回到大眾中去,我們是上帝的使者,為罪惡者作懺悔,給予苦難者關懷,為戰鬥者送去安慰。讓他們都有勇氣看到新的生活。文學如果老在風花雪月中徘徊,老是“月朦朧,鳥朦朧”,老是“心靈雞湯”,老是“因為愛所以愛”,也許有一天中國的文學,真會變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真會在世界文壇分不到一杯羹,真會在一片歡呼聲中“GAME OVER”了。

  也許有人認為,現在科技發展,尤其是網路可以給更多的人自由的言論空間,也許可以從某種程度上改變文壇不景氣的現狀。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這種言論的自由只是使發言方式有了更多改變。正如《大話西遊》在網路時代大受歡迎一樣,吸引人的並不是其思想,更多的還是談話方式而已,文字印在書上和展現在網路上是一樣的,克爾凱戈爾曾說過:“人們幾乎從未運用自己已經擁有的自由,比如思想自由;相反倒去要求什麼言論自由。”,這句話也許對一味迷信科技對文學發展有很大促進作用的人有一定的啟示作用。網路承載量大,只是給了垃圾的市場,對提高卻沒有幫助。就象現在電視頻道一多,使節目量上要求增多,但電視工作者卻無法同時保證其品質一樣。網路的這個問題,可能比電視更要嚴重。現在,和古代用刀刻文字比起來,不知快多少倍,但能流傳到後代的文字在量上並不會更多。也許這正是因為古人拿刀刻字,不大俐落,斟酌再三,所以出來的全是精品。

  捫心自問,以我的學問和見識,寫這樣一篇文章也許太不自量力。我只是想做一個衝鋒的小卒,只有進攻的權利,卻沒有回頭的自由。我希望有更多的終結者,為結束文壇的混亂作出努力,我更希望成萬的勇士加入這個陣營,去支架新文化的橋樑。我們應看到因,更應看到果;我們要證明一切,亦要反證一切;我們站在此岸,眺望彼岸。我願做一個時代的看護者,在最繁華的角落裏聽到它裂變的聲音。我希求嶄新的人生,應該是活潑潑的、真實的、充滿朝氣的。我不願我的琴弦發出的只是舊時代的悲呤,我更願聽見我的琴弦,吟唱的是新世紀的歡歌

關于“書籍查詢/大社會 小文學”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


返回首頁 |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