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把刀實用查詢📘

百家姓名/俞


朗朗上口百家姓歌谣

>> 点击查看完整《百家姓歌谣》

姓氏源流

姓氏:

數據:
  • 拼音:Yú
  • 百家姓排序:57
  • 人口比例:0.12%
  • 人數排名:117


俞(Yú)姓 (“俞”字的注音、發音、筆順、解釋、例句等內容。)

源出有三:

  1. 出自黃帝臣跗之後,以物事為氏。據《通誌·氏族略》和《史記》等所載,黃帝時有名醫跗,其醫術高超,精於脈經,古“俞”字與“腧”字相通,又腧為“脈之所註”,俞又同痊愈之愈同音,故稱俞跗,其後人為光大先人醫術,即以物事為姓,稱為俞氏。
  2. 出自春秋時鄭國、楚國公族有俞氏。據《路史》所,春秋時鄭國公族、楚國公族有此姓。
  3. 出自他族改姓:
    • 清滿洲人姓,出沈陽、遼陽、章羅等地,又清滿洲八旗姓尼瑪哈後有改俞姓者。
    • 今彜、土家、回、朝鮮等民族均有俞姓。

得姓始祖

俞跗。傳說中中國的杏林之祖。他曾跟神農嘗百草,熟知各種藥草性能,他懂得使用“割皮解肌,洗滌五臟”的現代外科技術,被視為神醫。壹次黃帝少子禺陽病入膏肓,黃帝請他去治療,但等他趕去時,禺陽已氣若遊絲。黃帝十分疼愛此子,禁不住悲從中來,跗即剖開禺陽之腹,將其內臟清洗幹凈,使禺陽起死回生。事後有人問他:“快死的人了,妳剖開他肚子,萬壹救不活豈不是要承擔罪責?”他說:“當醫生的首要條件,就是忘掉自己,只有忘掉自己,才能把心放在患者身上。”由於他醫術高超,不管多麽嚴重的病,他都能使其痊愈,所以人們都叫他愈跗,俞愈同音,後來又稱俞跗,其後遵從民意,即以俞為姓,奉俞跗為得姓始祖。

遷徒分布

俞姓得姓很早,可以遠遠地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黃帝時代,後又有春秋時鄭國、楚國公族加入俞姓。即便如此,隋唐以前見諸史冊之俞姓人仍寥寥無幾。僅有的幾人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楚人俞伯牙、東漢時期原為於闐(今屬新疆自治區)王,後為驪歸王的俞林、東晉成帝時宣城(今屬安徽省)人俞縱以及南朝宋(建都今南京)人俞僉。

隋唐以前,已有俞姓人在湖北繁衍,並有俞姓人越過長江,進入江東(至於俞林,可能其為古代少數民族人。今存,以備參考)。唐代武則天時,荊州江陵(今湖北省潛江市壹帶)人俞文俊鬥膽進言,稱新豐之地無端冒出壹座山來,是因武則天“女主居陽位”之故。此言激怒了武則天,於是就把他流放到當時尚屬荒僻之地的嶺南。俞姓的後裔也就由此到達了我國南方的廣東和廣西壹帶。因此,我國南方的俞姓人氏,應該有很多都是這位俞文俊的後裔。根據《郡望百家姓》及《姓氏考略》等所載,俞姓地望分布有四,即河東郡、河內郡、河間郡、江陵郡,這些資料表明,在隋唐之際或隋唐以前,俞姓曾長期生活在今山西、河南、河北、湖北等省,並人丁興旺,族大人眾。進入宋代以後,俞姓突然光芒四射,入載《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者僅宋代就有四十四人,除三位查無籍貫外,其余均為今浙江、安徽、福建、江蘇、江西人,其後之俞姓名人也以上述之地分布為眾。明初,俞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壹,被分遷於陜西、甘肅、河北、天津等地。明清之際,俞姓仍以華東之地為眾,但散居之地漸多。

如今,俞姓在全國分布甚廣,尤以安徽、浙江、江蘇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俞姓約占全國漢族俞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

郡望堂號

郡望

  • 河東郡:秦置河東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北),轄晉西南地區。東晉移治蒲阪(今山西省永濟蒲州鎮,按即劉裕滅後秦時)。隋唐為蒲州河東郡。隋又分蒲阪置河東縣為治所。明並河東縣入蒲州。
  • 河內郡:古以黃河以北為河內,以南、以西為河外,這是晉國人的觀點。楚漢之際置河內郡,轄今豫北的西部,治所在懷縣(今河南省武陟西南)。西晉移治野王(今沁陽)。隋於野王為河內縣。隋唐河內郡即懷州。元懷慶路。明清懷慶府。河內縣之名不變,常為治所。民國政府時,改河內縣為沁陽。
  • 河間郡:漢有河間郡(或河間國),治樂城(今河北獻縣東南)。北魏時置郡,移治今河北省河間,現在獻縣。隋唐時為瀛州河間郡。北宋後期升河間府,治河間(今河間)。元為河間路。明清為河間府。據《周禮疏》記載:黃帝臣有俞柑,當為俞姓之始。望出河間。
  • 江陵郡:漢代設置江陵縣,為南郡治所。南朝齊改置江陵郡,轄境在今湖北省江陵及川東壹帶。937年,南唐以金陵府為江寧府。北宋與清亦為江寧府。江寧又為縣名,或在城區,或在郊區。清與上元縣同為江蘇省城。民國廢府及上元,以江寧縣為省會。國民黨政府建都南京,又移江寧於市郊。

堂號

  • 俞姓主要堂號有:“流水堂”、“江陵堂”、“高山堂”、“春在堂”、“正氣堂”等。


宗族特征

  • 俞姓在宋代以前鮮見於史。
  • 俞姓為典型的南方姓氏。
  • 俞姓南遷要早於其他姓氏,俞姓入兩廣之早,更為他姓所不能比。
  • 俞姓多才華橫溢之學者,對中國傳統文學的發展頗有貢獻,就連大將俞大猷也有著述《正氣堂集》、《劍經》兩書傳世。

歷史名人

  • 俞跗:據《史記》的“扁鵲傳”中,曾經提到黃帝之時有壹位良醫俞跗,相傳,這位以濟世活人之術而名傳知古的俞跗,就是數千年來中國姓俞的始祖。這位上古良醫的醫術之高超,幾乎已到達現代醫學的水準和境界。在5000年以前,俞跗醫療疾病時就不僅僅限於“對癥 下藥”,而已經懂得使用“割皮解肌,洗滌五臟”的現代外科技術,這種表現,可以說為中國人的智慧提供了最有力的證明。
  • 俞桂:仁和(今浙江省杭州)人,宋代官吏、詩人。進士及第,曾守海濱,政事之余,不廢吟詠。有《漁溪詩稿》。
  • 俞琰:吳郡(今江蘇省蘇州)人,宋末元初著名思想家、文學家。以詞賦聞名,於易尤精,撰有《周易集說》、《易圖纂要》等。
  • 俞綱:浙江嘉善人,明代大臣。景帝時以兵部右侍郎入閣參予機務,後加太子太保。英宗復辟,調南京禮部侍郎。
  • 俞山:浙江省秀水人,字積之,號梅莊,明代大臣。土木之變後,擢山鴻臚寺丞,旋升吏部左侍郎。工詩,善大篆,亦精墨梅。有《梅莊集》。
  • 俞越:浙江省德清人,明代著名學者。道光年間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河南學政。罷職後,壹意治經,主講杭州詁精經舍三十壹年。著述甚豐,有《群經平議》、《諸子平議》、《古書疑義舉例》、《春在堂隨筆》、《茶香室叢鈔》、《賓萌集》、《春在堂詩編》等。為壹代宗師,聲名遠極日本。
  • 俞文俊:唐代江陵(今湖北省潛江縣西)人,因為反對武則天稱帝,就挺身而出上書則天皇帝說:“陛下以女主居陽位,反易剛柔,故地氣隔塞山變為災,臣以為非慶也……”這番大膽的奏言,當然激怒了當時目空壹切的女皇帝,因此被流放到嶺南,俞氏的後裔也就此到達了我國南方的廣東和廣西壹帶。故今天在兩廣生活的俞姓大部分是俞文俊的後代。
  • 俞獻可:歙(今安徽省歙縣)人,宋代官吏。太宗端拱初進士,官吏部郎中。真宗時為廣西轉運使,平定撫水蠻亂。官終龍圖閣待制。
  • 俞庭椿:撫州臨川(今屬江西省)人,宋代官吏、學者。孝宗年間進士,仕至新淦令。師事陸九淵,博通經術。有《周禮復古篇》、《北轅錄》。
  • 俞德鄰:溫州永嘉(今屬浙江省省)人,宋代學者。度宗年間進士。宋亡不仕,遁跡以終。其詩自然深遠,在宋末諸人中,特為高雅,文亦簡潔有清氣。有《佩韋齋輯聞》、《佩韋齋文集》。
  • 俞通海、俞通源:廬州府巢縣(今屬安徽省)人,明初將領。兄俞通海長於水戰,從朱元璋東擋西殺,屢立戰功,累升至中書省平章政事。後戰死平江。通源嗣兄官為中書省平章政事,轉戰南北二十二年,卒於任上。
  • 俞寓程:南楚俞氏、東粵俞氏的始祖(第壹派),前明時期(約六百五十年前)自福建的汀州府寧化縣石壁村遷至廣東潮州府程鄉縣(今梅州),此為東粵俞氏。傳至五代三兄弟分房。長房《黃洞房》和次房《小密房》十三代後人於康熙四十年前後(約三百年前)來湘、鄂,是為南楚俞氏。南楚俞氏後人壹部分又分散到了江西、安徽壹帶。黃洞房、小密房其余後人及三房《扶貴房》後人留東粵。
  • 俞安期:蘇州府吳江(今屬江蘇省)人,明代詩人,字公臨,後改字慕長。嘗以長律壹百五十韻投王士貞,士貞為之延譽,名由是改。有《唐類函》、《類苑瓊英》、《詩雋類函》等。
  • 俞大猷:福建晉江人,字誌輔,號虛江,明代抗倭名將,他博讀兵法,有將才,歷官總兵。並曾屢率水軍打敗倭寇,被稱為“俞家軍”。他用兵先計後戰,不貪近攻,將略武功居世宗朝眾將之冠。“俞家軍”所至之處,蠻番望風披靡,再也不敢隨隨便便就跑到中國來騷擾。
  • 俞宗禮:清代畫家。字人儀,號凡在,上海人,僑居吳郡。十二歲上便得了個潁州秀才第壹的名份。工山水及寫真,尤善白描道釋人物,筆墨精細,有“龍眼復生”之譽。
  • 俞作豫:廣西省北流人,中共早期高級將領。曾參加北伐,大革命失敗後,加入共產黨。1930年率領廣西警備第五大隊在左江地區的龍江起義,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八軍,任軍長。後遭敵圍攻而失敗,同年9月在廣州犧牲,年僅30歲。
  • 俞大綱:1908年出生於浙江紹興,壹生在大學和研究所教授中國傳統戲曲和詩詞等古典藝術課程,並且透過研究出版,為臺灣在相關學術領域提出貢獻。而他在人生最後十余年的時光當中,更影響並提攜了臺北藝文圈的壹群年輕人,包括“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雅音小集”創辦人郭小莊、壹起創辦《漢聲雜誌》的吳美雲和姚孟嘉、藝術學院校長邱坤良、學者王秋桂、作家施叔青等人,都曾因為受到他的“身教”與“言教”而得到啟發。1978年過世,享年71歲。

參考資料

關于“百家姓名/俞”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


返回首頁 |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