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把刀實用查詢📘

百家姓名/幹


朗朗上口百家姓歌谣

>> 点击查看完整《百家姓歌谣》

簡要介紹

【姓氏】:幹 (“幹”字的注音、發音、筆順、解釋、例句等內容。)

【內容】:幹,周朝時有幹國(今江蘇揚州壹帶),也叫邗國。春秋時期幹國被吳國滅掉,國人稱為幹氏。幹寶,東晉學者,新蔡(今屬河南)人。他博學多才,被朝遷召為著作郎,修編國史,所修《晉紀》20卷真實而委婉.

壹、尋根溯祖

  1、以國為姓。古代有幹國(在江蘇揚州壹帶)。春秋時被吳國所滅,國人便以國名為姓,遂成幹氏。 2、春秋時,宋國有壹大夫幹犨,他的後代子孫以他的名字中"幹"字為姓,亦稱幹氏,成為幹姓的壹支。 3、周武王之子邗叔之後,本作邗 ,後去邑作幹,成為幹姓。 4、以邑為姓。《姓氏考略》記載:"吳有幹隧之地,故多幹姓,殪以邑為氏。幹隧,戰國時地名,越王擒吳王夫差之所,在今江蘇吳縣西北。" 5、北魏 幹氏改為幹氏。見《魏書.官氏誌》。又三字姓厘若幹氏改為幹姓。

二、幹姓尋源:

  黃帝聯盟有寒部落,寒哀為黃帝駕禦馬車,為寒氏族始祖。“寒”“幹”古通,“寒哀”又稱“幹類”。黃、寒兩族通婚,嫁女黃帝子青陽生子少臯。夏時,寒捉被伯明氏所逐,投東夷族後羿為相。但寒捉“行媚於內,取賄於外,愚弄其民”,乘後羿毫無防備,殺羿奪權。封子澆於過(今山東掖縣),封豷於戈。後,夏朝中興,少康滅澆於過,少康子後抒又滅豷於戈。寒人分幹、戈兩族,幹即盾,可見寒部落勇武及精於制造幹戈的技術。今山東濰縣,原叫寒亭,古寒國所在。

  寒被夏滅後,族人南遷,商末遷至徐州至江西,故寒(幹)郡望出穎川郡、潯陽郡,徐州有寒山,東有贛榆縣。江西有贛江。商代,幹為商之屬國。幹國因其人善制盾、用盾,又擅長於幹欄建築,故以幹為國、為姓。周代中葉後,幹國由徐州南遷臨淮,“幹,國,在臨淮,出寶劍。蓋為莫邪,洞鄂之形也。”幹立國於臨淮,故加邑旁作邗。臨淮,今江蘇泗洪。幹國再南遷江蘇揚州,後為吳所滅,吳、幹之戰戰爭相當殘酷,“昔者吳、幹戰,未齔者不得入軍門。國子摘其齒,遂入,為幹國多。”就是說為參加抗吳,年幼者提前鑿齒以表成年。

  幹國亡後,壹支留於臨淮、邗等地,後並入宋,為幹姓,郡望出於滎陽郡、潁川郡。宋有大夫幹犨,漢有蜀尉幹獻、京兆尹幹已衍,吳有軍師幹吉,晉有將軍幹瓚、散騎常侍幹寶(新蔡人)。

  壹支南遷姑蘇寒山,融入吳,稱幹吳。邗雖為吳滅,仍有幹人留居,“吳有幹隧之地,故多幹姓”。幹隧,是邗都之隧道,或曰邗溝——運河,“吳城邗,溝通江淮”。幹將為幹人之裔,鑄劍工藝精湛,犀利異常。越滅吳,幹吳轉為幹越。南遷江西余幹的幹人與越人、越章人、揚越人融合,也成為幹越。最後融入漢族。明代江西新幹(淦)縣有幹姓,為大族,如高淳教渝幹鳳,孝子幹顯思,康熙時貢生星子縣人幹特。

  幹人壹支沒與越人結合,體格高大,稱為贛巨人,居梟陽,今波陽縣西。贛人之後為贛姓。

三、遷徒分布

  幹姓望族居穎川(今河南長葛、許昌壹帶)、滎陽(今河南滎陽縣)。 《郡望百家姓》上記載:幹氏望出穎川郡。《姓氏考略》上記載:幹氏望出 陽、穎川。 1、滎陽:三國魏正始三年(公元242年)分河南郡壹部設置滎陽郡。相當於今河南省黃河以南滎陽縣至朱仙鎮壹帶,即鄭州地區。 2、穎川: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置郡。相當於今河南省許昌壹帶。 三、郡望堂號 "良史堂":晉朝人幹寶博覽強記,做散騎長侍,著《晉紀》,求實存真,人稱良史。

四、家乘譜牒

五、歷史名人

  1、幹將--春秋末年吳國 廬時人。著名冶金匠,工於鑄劍。吳王曾命他鑄造寶劍。三年,鑄成雌雄各壹,雄為幹將,稱為"吳幹之劍" 。 2、幹寶--字令升。晉朝新蔡人。著名史學家,卓學博覽,好陰陽五行術數。元帝時,被朝庭召為著作郎,編修國史。他著作的《晉記》,直而能婉,評為良史。他編著的《搜神記》被評為"鬼之董狐"。此外,他還著有《春秋左氏義外傳》和《註周易周官》等數十篇。 3、幹奕--元朝時北庭人。其祖畏懼孫兒歸元,世居永昌。幹奕歷官平章政事,廉明典重,通達治體,政績顯著,皆有令聞。 4、此外,據《康熙字典》記載:《萬姓統譜》見《姓苑》,宋時西夏有幹道沖,其先 從夏主遷興州,世掌夏國史。其通五經,官至中書宰相。元有幹勒忠,習識女真契丹字,通法律,官至同僉樞密院事。

關于“百家姓名/幹”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


返回首頁 |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