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把刀實用查詢📘

百家姓名/暴


朗朗上口百家姓歌谣

>> 点击查看完整《百家姓歌谣》

簡要介紹

【姓氏】:暴

【內容】:暴源出於姬姓。東周時,有王族諸侯暴辛公,他的封邑在暴(今河南鄭州市北),後代稱為暴氏。暴顯,南北朝人,他足智多謀,用兵如神,又善於騎射,屢建奇功,升為驃騎將軍,後又封為定陽王.

  [姓氏概況]

  暴姓的來源主要有兩支,其中之壹相傳與周朝壹位大夫的食邑名稱有關。這壹食邑的名稱即暴,約在今河南原陽西。後來,這位大夫的後代便以此為姓,姓暴。另外,相傳周代還有壹個諸侯國的名稱是暴,公爵,其國君中壹位知名人物被稱為暴辛公,他的後代也姓暴。

  暴姓在得姓後,出自不同支派的人多以河東為郡望,並有周朝時秦國名將暴鳶、漢代禦史大夫暴勝之等知名於世。

  [姓氏溯源]

  暴(Bào)姓源自周朝,源出有二:

  1、暴姓最初形成於商朝,發源地在今天河南省境內。商朝時,有壹位名叫辛的大臣,被封為公爵,封地是暴邑。他建立了諸侯國暴國,世稱暴辛公。到了春秋時期,暴國並入鄭國,暴辛公的後世子孫即以原國名作為自己的姓氏,這樣就有了暴姓。

  2、出自姬姓,以國名為氏。從歷史文獻上考證,我國有人以暴為姓,大約是在3500年前的殷朝時期。據《風俗通》記載,當時有殷朝天子的名下有許多各勢如據壹方的諸侯,其中有壹位叫暴辛公的,根據考證,便是姓暴的中國人的始祖。這在《尚友錄》上也有清楚的記載。望族居魏郡(今河南省臨漳西南壹帶)。東周時,有王族大夫辛被封在暴邑(今河南省鄭州北),建立了暴國,因為他的爵位是公爵,所以稱暴辛公。春秋時暴國並入鄭國,其國民以原國名為姓,稱暴姓。

  暴姓始祖:暴辛公。

  [郡望堂號]

  1、郡望

  魏 郡:漢高帝時置郡。相當於現在河北省魏縣、河南省浚縣、山東省冠縣之間地區。

  河東郡:秦時置郡。治所在安邑縣(今山西省夏縣西北)。相當於現在山西省境內黃河以東地區。

  2、堂號

  耿介堂:源自明朝時暴昭為大理司務、刑部右侍郎,歷任左都禦史、刑部尚書。為官耿直,是非清,原則明,有高尚的氣節。

  定陽堂:源自北齊時有暴顯被封為定陽王。

  [遷徒分布]

  暴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壹百位。暴姓出自姬姓。周朝時候,周天子分封自己的壹個同姓叫作“幸”的貴族到暴邑(今河南省鄭州市北,壹說今河南省武縣壹帶)為諸侯,後來又封他為公爵,稱為“暴幸公”。暴幸公的後代就有以“暴”為姓氏的,稱暴氏,世代相傳,成為今天暴姓的先祖。在古代,暴姓的望族大多出自於河東。現在遼寧省寬甸、河北省滄州、河北省邯鄲、邢臺、秦皇島;河南省濮陽、陜西省鹹陽、西安、山西省長治、山東省萊蕪、貴陽、大連、等地有暴姓後人。山東省萊蕪壹族的輩份有汝、法、生、正、玉、立等。遼寧省寬甸壹族輩份有振、尚、文、盛、學、占、中等。地名中帶有暴姓的分布在河南省滑縣、河北省秦皇島、陜西省佳縣、子長、湖南省桃源縣、北京市大興區、山西省長治以及遼寧省阜新等地。寧夏也有暴姓後人.20世紀初來自陜西境內。

  河南安陽市滑縣,暴氏村莊有三,即:滑縣道口南城關鎮北暴莊,滑縣焦虎鄉暴莊村,滑縣牛屯鄉南暴莊,三村莊址自北向南壹字排開,總人口約3000人.滑縣三個暴氏村莊於公元壹九九零年左右共同商定列如下"振華要興盛,協力登高峰,樹宏誌遠宇,瑞祥雙昌隆"二十字為暴氏後人輩份,暴莊村由此二十輩份上溯即:印,玉,福,天,成,得,學,存等等,據考證,滑縣焦虎鄉暴莊村立祖為明洪武年間移民而來,始祖為暴仝,暴全兄弟二人,祖譜從明末記起,歷今逾四百余年矣,

  [姓氏對聯]

  繡衣直指   獵騎追飛

  ——佚名撰暴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西漢河東人暴勝之,字公子,武帝末年任直指使者。當時郡國盜賊蜂起,十分猖獗,他身穿繡衣,手持斧頭,追捕盜賊,又負責監督考核郡國官員。後官禦史大夫。下聯典指南北朝時北齊斥丘人暴顯,字思祖,善於騎射,曾跟從北魏孝莊帝狩獵,壹日之間獲禽獸七十三。後隨高歡起兵,歷官北徐州刺史、驃騎大將軍,封定陽王。

  忠誠皎日   揚僥清風

  ——佚名撰暴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西漢河東人暴勝之,武帝末為直指使者,時郡國盜賊峰起,勝之穿繡衣持斧逐捕盜賊,威震州郡。下聯典指明代名臣暴昭,建文初充北平采訪使,具得燕王不法狀以聞。燕王入京,被執,大罵不屈,被害。

  [歷史典故]

  獨特的“墳會”祭祀習俗

  淩源市民委暴鳳田 淩源市刀爾登鎮暴姓家族系蒙古族土默特部後裔。遠在三四百年前的北元時期,他們的先民因戍邊從歸化(今呼和浩特市)東遷至此定居.他們的老墳塋在八道溝村劉杖子自然屯西北方的壹個山懷處,大墳塋由東墳塋、西墳塋、喇嘛墳塋組成,有墳650多座,葬先人1000有余,占地近百畝,由於良好的管理,樹木廊林,非常壯觀。每逢清明之際,暴家在老祖墳塋地舉行大型的祭祀活動。並就地集體野餐。 他們把這壹祭祀活動稱為“墳會”。“文革”中因墳塋遭破壞,“墳會”壹度終止。1982年春經朝陽地區、淩源縣、刀爾登公社三級政府依據民族政策妥善解決後,又恢後復了“墳會”。 暴家把“墳會”視為盛事。在外地工作的暴家人,出嫁的老少輩姑奶子,凡是要省親的人壹般都要在清明節前趕到家,以便按時參加“墳會”祭祀活動。遊離到遠離刀爾登的暴家支系也不忘刀爾登這塊故土。淩源市內牛營子、天盛號、四合當、雹神廟、三道河子等鄉鎮及喀左縣桃花池村的暴家人,壹般情況下也都推選代表前往刀爾登參加祭祀活動。刀爾登鎮內暴姓家族有六七百口人,分散在幹溝子、北營子、頭道河子、南營子4個村居住。尤以南營子村最多,有400口人,因此,“墳會”也是以南營子暴家為核心而舉行的。 哪天舉行“墳會”祭祖活動要由“墳會”管理小組決定。壹般是以清明節後第壹個星期天為活動日。如清明節當天是星期日則這天就是活動日。如遇上陰雨天、刮大風的天氣不舉行,具體活動日再另行商定。 墳塋地距南營子、頭道河子兩村最近距離也有六七裏路。“墳會”這天,人們壹清早就從四面八方向墳塋地集中。以前有少數人家趕著毛驢車和膠輪馬車去的,多數是步行而去 。如今不同了,有開著拖拉機去的,有乘汽車去的,大多數是騎自行車去,步行者是少數。人們到墳塋地後,先在老祖墳前供桌上擺上供品,燒上高香,各家都要往公眾官場送上多少不等的黃表紙,往老祖墳上添新土。然後再給自己的親門近支墳上添新土、上供品、燒紙錢、叩拜、禱告。各家各分支祭祀完畢後,由管理小組中老長輩人召集大家在老祖墳前開闊地集合按支依輩跪好,在主祭人主持下,在“經棚”音樂聲中隆重舉行祭祀活動。 祭祀的程序和內容,壹般為:壹宣布祭祀活動開始;二鳴放鞭炮;③向老祖宗墳前敬獻哈達;四由跪在前排的長者們燒黃表紙為祖宗送錢,灑祭天祭地祭祖宗的酒,邊燒紙邊敬酒邊禱告,匯報家族狀況,祈求祖宗保佑家族人丁興旺發達;伍在長者帶領下施行叩拜禮;⑥拜畢,人們由跪變席地,坐由長者和通曉族史的人講述族史;七由長者對族內好人好事進行表揚,號召大家弘揚民族傳統美德,在各自工作崗位上盡職盡責,為國為民多做貢獻,為家族增光;⑧自由發言,多數是由外地派來的代表和歸家省親者講述那裏暴家人的基本,情況介紹外地有益於大家生產生活激勵人們上進的好做法、好經驗,好信息;⑨由負責“墳會”財會的人員公布資金使用情況。 老祖宗墳前的集會結束之後,人們開始野餐。此時供奉在老祖宗墳前果品和糕點則被孩童搶著吃掉,也有的老年人和小孩參與搶供品,為的是給自家小孫子小孫女吃,人們認為吃了供品的小孩子好養活,長命、會有出息。在墳塋地舉行大型的家族集體野餐,是暴家“墳會”祭祀活動的主要項目。負責炊事的壹班人按管理小組議定的種類和標準,提早二三天前備好主副食品、燒柴和應用炊具。“墳會”這天,由炊事班在固定地點搭鍋壘竈開始造飯。開飯時,壹般是親門近支坐在壹起,由負責造飯的老長輩安排打飯的順序,由炊事人員視飯菜多少酌情配給。碗筷飯桌等食具由每戶自備。幾百口人席地而坐連成壹片,同時用餐,邊吃邊嘮家常,充分地顯示了家庭的大團圓、和睦興旺發達。此請此景也是民間習俗事項的壹大景觀。 筆者遍查有關民間祭祖的資料,也曾向全國民俗學會的專家權威們作過研究探討,他們認為象暴家這種祭祀祖先並在墳塋地舉行大型的家族集體大野餐的“墳會”活動,實屬國內民間祭祀習俗的壹支獨秀。在其他地方至今還未發現這類“墳會”活動的情況和有關文字的記載。民族學專家學者認為,這是蒙古族不忘祖宗、不忘根基的優良傳統美德和遊牧民族、蒙古兵行軍作戰時集體野餐習俗的傳承、保留和再現。

  [歷史名人]

  暴 譴:戰國時韓國宰相。

  暴 鳶:秦國名將。

  暴 顯:北齊時候的大將軍,馬上功夫極好,騎馬射箭百發百中。又勇敢善戰,立下許多戰功,被朝廷任為驃騎大將軍。後來又封為定陽王

  暴勝之:西漢禦史大夫。能幹而心胸廣闊,治理地方很有辦法,抵制盜賊有方,精明強幹而能解決問題,威震州郡。薦人從不疑人,並加以信任,頗有知人之譽,人們都譽他像伯樂識別千裏馬壹樣,識別人才。

  暴 昭:明朝初年名臣,潞州(今山西省長治)人,洪武年間由國衛生授大理司務,曾任刑部右侍郎、左都禦史、刑部尚書,“耿介有峻節,以清儉知名。”建文初年充任北平采訪使,得知燕王朱棣欲起兵謀反的消息,密報建文帝,請預先做好準備。燕王反,他掌管平燕布政司,駐守真定。籌謀燕之計,後終篡位成功的燕王誅殺。

  暴 毅:蒲城人,洪武中任南康知府。

  暴士弘:泰州人,成化中舉人。任教諭。

  暴孟奇:字玉溪,明代屯留人,嘉靖乙醜進士,任戶部主事,改禦史,歷衛輝府,陜西臨鞏兵備副使。性直戇,練達剛果,蘭大猾十許昌餉金鉅萬,比事發,耗蕩無寸絲。孟奇以首惡正憲典,代償贖鍰二幹金,凡屬牽引俱為讞釋。往者實粟塞下,貴而賤入,商戒不來,孟奇言於督撫,平其入,商不受,因而倉稟充盈。北城臨河易圯,大為甕砌,州民賴之。

  暴謙貞:字禮襟,明代屯留人,參政孟奇孫也,學博才高,剛直有祖烈,萬歷癸醜進士,選翰林庶吉士,歷吏、刑工三科給事中,典浙江辛酉鄉試,稱得士。遷太常寺少卿,提督四譯館於八館六辭益勤無怠,擢河南巡撫,與魏瑪忤未任卒。(以上輯自《潞安府誌》) 。

  暴 煜:清朝人,字耀生,號曉村,男,漢族,屯留縣人。 清乾隆6年中舉人,先後曾任廣東省保昌縣、連山縣、香山縣、南海縣知縣、雲南曲靖府知府、福建漳州府知府,最高任湖南驛監長寶道及山東都轉運使濱樂分司中憲大夫。暴煜為官清正不阿,告歸之日,官囊蕭索,當他從香山調任南海知縣時,“士民逾境奔送”,這在封建社會是很少見的。暴煜是中國官員與外國正式訂立,中(國)葡(萄牙)關於澳門《善後事宜條約》第壹個人,此條約共8條,曾與乾隆十四年(1749)分別用中文葡萄牙文刻石,《善後事宜條約》是中國歷史上最早與外國訂立關於租界、租借地的條約。

  [現代名人]

  暴質夫(1883—1923),名式彬,字質夫,性格剛毅,作風穩健,才學兼優;河南省滑縣南暴村人。同盟會員。開封“省立師範學校”肄業,後至“衛輝府官立中學堂”(現衛輝市第壹中學)任學監。暴任該校學監期間,積極聯合愛國誌士,密印宣傳文件,從事民主革命活動,聘請革命者到校任教。暴於宣統三年(1911年)春離開該校。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創立同盟會,時任開封中州公學學監的暴質夫與張宗周便率先加入,和他們同時加入同盟會的還有郭仲愧(又名燕生,新鄉縣人),韓經亞(又名立綸,博愛縣人)等,當時人稱“四友”,是河南同盟會的最早成員和中堅力量。為了發展反清革命勢力,二人同時在衛輝府官立中學(今衛輝市壹中)任教,使該校成為同盟會的秘密反清革命基地。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暴質夫、張宗周與韓經亞共同響應,和沁陽反清武裝多次襲擊清軍。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暴質夫和張宗周都當選為河南省議會議長,二人在議會中大力宣傳三民主義,研討革新政治。暴質夫在孟縣和陜西渭南縣任職期間,為官清廉,政績卓著,孟縣人稱其為“暴青天”。張宗周也當選為國民黨河南支部評議長。1914年,袁世凱強迫國會選自己為大總統,並解散了國會,並於次年復辟帝制。暴質夫、張宗周又積極參加“中華革命軍豫陜聯軍”,在河南南部壹帶開展武裝反袁護國鬥爭。袁世凱死後,1917年,黎元洪繼任大總統,拒絕恢復《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和國會。他二人又在孫中山的直接指示下參加護法鬥爭,計劃在南陽起義。張宗周被南陽鎮守使誘殺,年僅32歲。1920年孫中山在廣州重組軍政府後,暴質夫曾先後任馮玉祥的河南省善後總局局長,張風召的省長會署秘書長。1923年,暴質夫被委任為兩湖宣撫使,準備北伐時,忽然病倒,後死於上海寶豐醫院。孫中山專門派人將其靈柩護送回原籍滑縣安葬。   為了紀念暴、張二人的革命業績,1924年,於右仁、胡景翼、張鈁、楊虎城、鄧寶珊、王制文等15人倡議為他二人修建陵園。由豫北同鄉好友郭仲愧、韓經亞募捐集資在新鄉衛河之濱耕地30畝興建了暴張公園,公園主要建築紀念堂內有暴、張二人遺像及遺物展覽,紀念堂後建衣冠冢、碑亭及紀念碑,現僅存暴張紀念堂。

  暴永賢 男,1949年3月出生,吉林省梨樹縣人。職務職稱:中醫主治 醫師。1971年開始從事臨床醫療工作。擅長中醫內科、婦科、兒科。臨床經驗豐富,如治療 高血壓、冠心病、中風、糖尿病、甲乙刑肝炎、風濕病,不拘死方,註重辯證,尤對婦科疾 病進行了多年探討,形成了自己的診治經驗和體會。曾用血府逐瘀湯治療崩漏,大膽使用中 藥搶救產科急危病人,加味蕪茱萸湯治不孕與寒濕帶下,琥珀烏藥散治痛經,立效散治乳腺 增生。最近壹年在對糖尿病的研治上有了進壹步提高。針對患者的復雜病情自擬降糖飲,深 受患者歡迎好評。90年起開始撰寫論文,已有十多篇在國家級和省級雜誌上發表。其中《加 味參附煎搶救產後氣喘》壹文被中國中醫特治新法大全壹書評審刊載。並獲優秀論文壹等獎 。1996年10月,中國平衡醫學研究會,平衡保健專業委員會吸收本人為正式全國委員。

  暴貴花 女,1946年11月7日生,河北磁縣人。大學文化,中共黨員,邯鄲市婦聯副主席、黨組副書記,邯鄲市政協第七、八屆常委。1970年8月—1972年3月在磁縣接受再教育,1972年3月—1979年10月任磁縣東城基公社團委書記、婦聯主任,1979年10月—1981年7月任磁縣檢察院助理檢察員,1981年7月—1983年9月任邯鄲地區司法局法律服務處律師,1983年9月—1993年6月任邯鄲地區婦聯副主任、黨組成員,1993年6月至今任現職。她長期從事婦女工作,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工作積極,勇於開拓,大膽探索婦聯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她主管的普法、維權、“雙學雙比”、組織建設等工作,成績顯著,曾先後在全國、省、市介紹經驗,多次被評為省、市先進單位。她本人也受到記功獎勵,多次被評為省、市先進個人、“三八”紅旗手。

  暴振秀 高級工程師。1937年10月生,河北山海關人,1962年9月畢業於北京礦業學院地質系測量專業,現在秦皇島市市政建設開發公司工作。1962年至1972年在冶金部楊家杖於礦務局工作,參加基建工程。設計並組織施工。設計主副井之間大貫通技術設計及主副井貫通後兩井定向的技術設計。完成了蘭家溝礦近井點的技術設計。1972年至1982年搞科研、教育、工程管理等工作,在東北工學院測量教研室搞嶺前礦采空區岸層移動與觀測。為礦床安全開采提供了準確數據。1987年編寫了《市政工程測量精度探討》壹文。1975年至1982年期間任錦州市測繪學會理事。為培養青年測工曾舉辦多起訓練班。曾入編《中國專家人名辭典》和《當代河北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大辭典》、《中國地帶礦業列傳》、《中國大文化英才傳略會典》。

  暴常青:河北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壹次會議代表(邯鄲市,2003年)。

  暴念德 滿族,筆名徐行,1930年生,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中共黨員,大專文化。現任《廣西廣播電視報》主任編輯。

  暴國春 男,1946年10月生,內蒙古自治區寧城縣人,內蒙古自治區大學安嶺農場管理局古裏農場中心校副校長、副書記、中學壹級教師。1966年7月於內蒙古赤峰市第二中學高中畢業,畢業後萬進教育界大門,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由民辦教師轉辦公辦教師,由普通教師走上學校管理崗位。1982年任古裏農場中心學校教導主任、壹九八六年任古裏農場教育科科長、古裏農場中心學校校長、黨支部書記等職。學校管理始終堅持“以德育為首,以教學為中心,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辦學指導思想、堅持從提高教師素質入手實現學校工作整體化,從而使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近幾年來教育教學成績的提高達到壹年上壹個新臺階。1997年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家墾系統先進教師,曾被評為大興安嶺農場管理局的先進教育工作者,被評為依安縣和古裏農場先進教師七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二次,被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三次。1988年五月晉升為中學壹級教師。1983年參加哈爾濱市教育幹部培訓,1991年參加呼倫貝爾盟中學校長崗位職務培訓。於齊齊哈爾師範學院進修學習二年,自1994年八月至1996年12月在中共中央黨校函授學院學習,本科畢業。撰寫的論文《幾何教學中應註意圖形的演變》已發表於內蒙古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專中學論叢》壹書上冊1997年11月第壹版,並被評為優秀論文。

  暴海燕 1948年生,原名暴成龍,筆名成留、中文、太行石、暴瀑、譜成、成誌等,山西長子人。小學高級教師,現任職於長子縣縣誌辦《長子教育誌》、《長子縣誌》編輯,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山西分會會員。1984年畢業於山西教育學院中文系。從事方誌民間文藝、民俗學、上黨賽戲、債戲藝術、古賽抄本的研究。合作撰寫的《上黨民間迎神賽社》收入《民谷曲藝》,合作的《賽上雜用》古抄本校註、《山西長子重修戲樓碑記》、《上黨賽社再探》均收入《中華戲曲》叢書,並為《在晉古賽藝術集成》撰寫了《上黨廟賽日期》、《石勒年譜稿》等。合作的《趙樹理二三事》獲1993年《文匯報》征文三等獎。曾被市文聯評為優秀工作者。事跡被收入《山西文學藝術人才錄》、《山西修誌群星錄》、《學海中堅》、《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外名人錄》等

  暴 雷 1952年8月出生,主治醫師。1972年在雙城市骨傷科醫院學徒。1973年到1975年在黑龍江中醫學院骨傷科學習。1976年到1983年在市骨傷科醫院任骨科主任。1984年至今在市中醫院工作,任骨科主任,其中1985到1989年在光明中醫函授大學骨傷班畢業。業績編入《當代中國骨科人才》,任《骨傷薈萃》編委。主要論文有:“中西醫結合治療肩周炎”發表於《吉林中醫藥》;“骨牽引和手法相結合治療踝部骨折”發表於《中國初級保健》;“挫傷骨”、“骨傷丹”均獲雙城市科技成果獎。

  暴 俠 1933年生,黑龍江慶安人。1955年畢業於東北音專。同年分配到黑龍江省歌舞團(現歌舞劇院)工作至今,歷任創作研究室主任,二級作曲。中國音協會員,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會會員,黑龍江省音協理事。主要作品有歌劇《興安嶺戰歌》(黑龍江省第壹部大型歌劇)、《帶槍的新娘》作曲,大合唱《大慶戰歌》,組歌《森林號子聯唱》,交響組曲《鄂倫春組曲》,民樂作品《唐詩組曲》、《歡騰的牧場》等。多年來創作了1000多首聲樂作品,代表作有《大慶戰歌》、《森林號子聯唱》、《千萬個鐵人奮勇向前》等作品由中國唱片社、上海唱片社出版唱片。《白嘎拉情歌》、《天上的星星》、《趕集》、《烏蘇裏放歌》等10余首作品出版盒帶。多年來在《歌曲》、《北方音樂》、《音樂生活》等報刊發表了近200首作品。作品《小獵人》、《嘿!我的小馬駒》同時獲1984年全國小百靈兒歌大賽壹等獎。《綠雲裏的紅頭巾》獲1990年全國首屆文學作品綜合大賽二等獎,《孤獨的小羊羔》獲1982~1986年全國兒歌評比三等獎,《大森林我生命的根》獲黑龍江天鵝大獎賽二等獎,《冬天的故鄉》、《鏡泊謠》、《故鄉的紅高粱》等獲省級比賽二等獎,《烏蘇裏放歌》獲第壹屆全國少數民族歌曲比賽優秀獎,《迷人的金秋》獲第壹屆全國農民歌曲比賽優秀獎。舞蹈音樂作品有《路》獲省舞蹈比賽舞蹈音樂二等獎,《鄂倫春獵人》、《圍獵》、《背搖車的阿瑪》獲省舞蹈音樂評比二等獎。著有《興安林海中的音奇葩》和《鄂倫春民歌概述》等學術論文。

  暴 風 1942年生,原名暴桂福。河南開封人。1962年畢業於開封市教師進修學校。開封市文化藝術研究中心編劇、主任。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河南劇協理事,河南省電視文學學會秘書長,河南省藝術創作中心特約劇作家。自60年代初至今曾相繼創作、改編了近30部作品(含合作),其中豫劇《梨花歸唐》1982年應邀赴中南海匯報演出後易名《樊梨花》被拍成電影。主持編劇的豫劇《焦裕祿》獲文化部、河南省政府通令嘉獎,創作或加工修改的劇本《鴻雁迎春》、《連枝桃》等曾多次獲得河南省戲劇大賽優秀劇目獎。此外,主持撰稿和編導的《沙鄉魂》、《爐火春秋》等曾分別獲河南省和全國優秀電視片獎。《戲劇電影報》、《河南戲劇》等報刊曾載文報道其事跡和作品。辭條輯入《中國戲曲誌》、《豫劇藝術總匯》和《中國文藝家傳集》。

關于“百家姓名/暴”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


返回首頁 |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