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把刀實用查詢📘

百家姓名/莊


朗朗上口百家姓歌谣

>> 点击查看完整《百家姓歌谣》

簡要介紹

【姓氏】:莊

【內容】:莊,周朝時,那些尚武的君主死後常被謚為“莊”,如“楚莊王”、“宋莊王”等,他們的子孫中就有以他們的謚號為姓氏的。莊子,名周,戰國時期哲學家,宋國蒙(今河南商丘縣東北)人。他繼承和發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觀點,強調事物的自主自化,否認有神的主宰,具有樸素辯證法思想。他又認為“道”是無限的;超越時空的,不可感知的,並得出”萬物皆壹”的見解,而學道的最後歸宿,也唯有泯除壹切差異,從“有待”進入“無待”,帶有神秘的詭辯主義色彩。他的著作《莊子》,是道家經典著作之壹。

  壹、 來源有二

  1、出自羋姓(羋姓傳自上古的顓頊帝),春秋楚國王族之後,楚王羋旅去世後,謚號為"莊",即楚莊王。楚莊王支庶子孫,以此謚號為姓。《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莊姓,楚莊王之後,以謚為姓,楚有大儒莊生,六國時為蒙漆園吏;莊周,著書,號莊子;齊有莊賈,周有莊辛”。

  2、出自子姓,是春秋宋國君宋戴公名武莊,後人即以其字為姓,成為莊姓壹支。

  3、漢代出現過壹次易姓。漢明帝名劉莊,諱莊字。莊姓在漢明帝以後改為嚴姓,《姓氏考略》:“漢明帝諱莊,故莊氏或改為嚴氏。”魏晉南北朝時,有嚴姓復祖姓莊,故歷史上有"莊嚴壹家"之說。

  4、公元壹二三四年,北方的蒙古族滅了金國後揮師南下,使得很多漢族被迫再次遷移。這時客人由閩西移到高雷、欽謙壹帶。

  閩中莊氏始祖森公,字文盛。生大唐寶三年甲申(744年)七月十四日。河南光州固始縣人。光啟二年(886),隨其舅王潮率軍入閩。後梁開平元年(907),王潮之弟王審知繼任稱閩王。莊森分鎮於桐城(今泉州市),定居於永春縣桃源裏善政鄉蓬萊村,卒於後周廣順二年(952),享壽90歲,夫婦合葬在永春縣桃源裏,為莊姓入閩桃源派開基始祖。

  東山祖祠乃是福建始祖莊森公十七代孫潛齋公之紀念祠。潛齋公諱羅;其父琪瑾公共場所;祖父會濃公,官居簽書樞密院,例授宣教郎;太高祖燧煌公任宋朝議大夫。上代居官於朝,羅公以功授散騎都尉,歷官東南帥府,兵馬鈐轄使。景炎中,護帝南狩,泉之條符壽庚煽亂,謀以城降元,不與接駕。羅公偕本家兄弟傾盡家資歷與蔡若濟護帝入潮之牛眠埔暫住。未幾,奉詔勤王,偕 本家兄弟及兩男,備兵於贛,欽封護國將軍,協助文天祥抗擊元軍。不幸潰師於江西汀澤津,文天祥被俘,羅公以身殉國。羅公長子溶,字榮德,投身於嘉州(今梅州)丙村落籍,今為梅州莊氏始祖。次子隆,字敬德,兵敗後投身東莞同船澳為家,娶瓜氏育三男,後代遷居寶安福永、觀蘭、深圳皇崗、水圍、龍崗愛聯新屯以及番禺居住。三子詔,字耀德,因年幼,未隨父出征,隨母黃太暫住潮之牛眠埔,宋軍敗北,元軍乘勢犯潮。黃太惟恐誅連滅族,偕第三子詔避難於惠之海豐縣(清改陸豐縣)吉康都沙坑垌(今揭西縣上砂鎮)為家。

  詔公娶潘氏育三男,長文達,後代遷興寧,為興寧始祖;次文仲,後代遷海豐縣城、東湧公遷海豐竹苞;三文德,上砂守祧。經過七百二十余載的繁衍和發展,所傳裔孫十壹萬眾,居住上砂有五萬余人,分遷國內各地、世界務國六萬多。

  羅公為國捐軀七百余載,裔孫發達,人口眾多,羅公至今無祠,不知墓葬何方,無從拜祭。有識之士紛紛提出興建潛齋公祠。由上砂宗祠理事會發起興建潛齋公祠之倡議,得到大家的堅持和擁護,首選東山寨頂,原祖祠舊址,東山寨平川突起壹長形小山丘,猶如壹大船停泊在江邊,祠建在駕駛室中,坐南向北,是壹塊風水寶地。但因祠堂四周被民宅所占,場地狹小,容納不了族中眾多兄弟的拜祭,而遷至白石交洋段,烏鴉落洋,三世何婆太墓側.祖祠背靠大山,祠向東南壹筆指天之塔峰,風水更勝壹籌.

  今建潛齋公祠,征收四周舊宅田塘,擴大拜祭場地,增建接待處、榮譽樓,祠四周栽花,種草,植樹。鎮還規劃東山寨為東山公園,增建樓堂館所,加建庭園樓閣,美化環境,開辟公路到祠前廣場,方便裔孫拜祭。此舉得到眾裔孫的支持,首次集資六十余萬元,擇於公元1997年7月22日,丁醜年6月18日 時動工興建,擇於公元2003年9月13日,癸未年8月17日寅時晉主升龕,潛齋公派下眾裔孫參加拜祭,並邀潮、惠宗長及香港莊嚴宗親會參加慶典,熱鬧非凡,吾受建祠委員會的委托,撰寫祠堂記,故不敢怠慢,命筆行書,撰寫祠堂記奉上,刻石永紀之。Z

  5、閩中莊氏第七世觀公 向公子,贈朝章大夫。葬錦繡山,原譜負子揖午,墓號將軍大從形,碑上刻雲:宋朝章大夫莊公之墓神道,碑刻雲:平興國宮永春縣孫通議大。

  6、閩中莊氏第九世夏公 字子禮、號藻齋、裳公四子。生宋紹興乙亥(1155年)八月十八亥時,入太學,登淳熙辛醜(1181)進士,累官至兵部尚書兼太子少師,為時名從薦蒙。卒(1223年)。恩封永春開國男,賜第泉城號曰莊府。以宋嘉定十壹年(1218年)遷居焉,朝嘉定十六年(1223年)十壹月初二日,壽69歲,葬縣東三都京塘,生平懿行載在傳誌。原贊曰:天生美質學業逍遙,堅冰誌操歷仕三朝,忠言逆耳青史所標,宗祀繁衍百世不祧。南宋寧宗嘉定十壹年(1218年)開府(自永春遷到泉州)。

  7、閩中莊氏第十四世三益公.字好友、號平源、思齊公長子。生於南宋淳佑十二年壬子(1252年),公自元朝天歷二年己巳(公元1329年)時年77歲由紳耆捐授廣東高州府博茂港鹽場課司封承事郎七品欽賜五品銜解組後見東山嶺風水之美定居於此後又見那貞遂遷那貞住,卒於1334 甲戌 元統二年,享壽83歲,夫婦合葬在東山村嶺,為莊姓入粵開基始祖。 (現今是廣東吳川那貞村和東山村 )。

  8、閩中莊氏第十四世細哥公 縉公三子。生乙醜年十月初二百酉時,自泉州遷居龍潯天馬山西北,地名湖上。卒壬戌年九月十五辰時,葬湖上大路山坐乾向巽,生平行事誌在譜序。閩中莊氏第二十六世公元雙,字淑鸞,出景星公長子,生康熙戊子年十壹月初三卯時,建居深垵堂,卒乾隆醜年九月十二辰時,葬古林崳後坐乾向巽。

  9、閩中莊氏第二十六世公元雙,字淑鸞,出景星公長子,生康熙戊子年十壹月初三卯時,建居深垵堂,卒乾隆醜年九月十二辰時,葬古林崳後坐乾向巽。

  10.莊秋貴家族是壹個不平凡而又不顯赫的家族,祖先有戰國時代的莊子(莊周)、宋朝的莊夏(兵部尚書兼太子少師)、莊際昌狀元等人物,閩中莊氏始遷祖森公光啟二年(866年)從刺史王潮入閩,居桃源十九都。細哥公自泉州搬遷德化錦山(湖上)繁衍至今近八百年,錦湖堂為其開基祖昔。元雙公康熙年間遷居該村深垵堂,生育本支族,現有近千人居住在福建泉州德化、泉港、三明尤溪、漳州、廈門、臺灣和馬來西亞等地。

     二、郡望堂號

  【堂號】:1、"南華堂":戰國莊周,著《南華經》。與老子同為道家之祖,世稱"老莊"。2、"武強堂":漢代莊不識(《漢書》作莊不職,茲從《史記》),封武強侯。3、“錦繡”:唐末,河南光州固始人莊森隨王審知入閩,擇居永春桃源裏蓬萊山。第九世莊夏,居官有德政,南宋寧宗皇帝賜其建第於泉州府城,將其故鄉鬼笑山禦筆賜名爲“錦繡山”。此為“錦繡堂”的由來。

  【郡望】:莊姓郡號有“天水”、“會稽”、“東海”等郡號。《郡望百家姓》雲:莊氏望出天水郡。《姓氏考略》中記載:莊氏望出天水、會稽、東海。 【湖洋莊氏家廟】:又稱“莊府”、“錦繡山莊”,位於永春縣湖洋鎮錦繡山南麓的,原為唐末閩南莊氏開基始祖莊森故居,曾為南宋少師莊夏府第。 2002年1月被列為永春縣級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閩南莊氏開基始祖莊森,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唐末隨王潮、王審知兄弟入閩,蔔居永春桃源裏。九世孫莊夏,是南宋孝、光、寧宗的三朝元老,官至兵部侍郎,封永春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卒贈少師。其祖墓在湖洋鬼岫山,寧宗為之改名“錦繡山”,遂有桃源莊氏“禦墨錦繡”、“錦繡傳芳”之譽稱。寧宗又賜莊夏建府第於泉州城,泉州莊府巷即因莊府而得名。

  莊氏家廟為五開間,二進深,單檐歇山頂磚石木結構,猶存宋明建築和雕塑風格,頗具名祠風韻。祠門前左側壁,豎嵌清·同治七年(1868年)修祠時所立《示禁碑記》,由甘肅西寧道臺莊俊元撰,當時永春州府出示,碑文細述桃源莊氏家廟及先祖墓葬變遷情況,告示周邊居民保護文物之戒例。大門前石柱刻聯曰:“自唐代發祥以來,看鼎甲簪纓鵲起蟬聯,靈鐘錦繡無雙地;由閩中著姓而後,任吳齊浙粵支分衍派,本溯桃源總壹家。”正門兩旁壁垛均用精雕巖石作花框型砌築。墻中垛皆由細雕之白色花崗巖石板砌成,與輝綠巖之窗雕相映和諧。

  兩旁下壁垛用整塊白色花崗巖石板浮雕壹對麒麟。右邊門額匾題“禦墨”,左邊門額匾題“錦繡”。正中大廳兩邊壁書莊氏家訓“忠孝”、“廉節”大字。廳中柱聯曰:“賜第沐皇恩,前少師,後冢宰,五邑衣冠推錦繡;入廟思先德,左三子,右九孫,壹朝簪笏半雲礽。”廳上懸掛著莊安世、莊際昌、莊有恭、莊培因“狀元”匾共四面,莊奇顯、莊存與“榜眼”匾共二面。

  清·邑人邱人龍遊莊氏家廟,曾賦詩《湖陽莊少師祠》:

  “三臺翠堪□,松柏青綿綿。古廟半村路,荒橋群壑煙。

  斯人竟千古,風雅緬遺篇。落日空臺望,春愁叫杜鵑。”

  【錦湖堂簡介】:位於福建省德化縣三班鎮錦山村的錦湖堂是閩中莊氏二十三世日昭公的故居。迄今七百多年的錦湖堂歷經滄桑,繁衍了錦山村“二房”、“三房”近二十代子孫。九十年代中期,錦山湖上莊氏宗親2000多人集資修復如新,重現原有風采。 三、歷史名人 1、莊子(約公元前369-前280年),戰國思想家、哲學家。名周,宋國蒙(今安徽蒙城)人。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曾為蒙地漆園吏。家貧,但拒絕了楚周王的厚幣禮聘,壹生過著窮苦的生活。繼承並發展老子、楊朱學說,和老子同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老莊”。

  他的思想包含著樸素辨證法因素,認為壹切事物都在變化,他認為“道”是“先天生地”的,從“道未始有封”(即“道”是無界限差別的)。主張“無為”,放棄生活中的壹切爭鬥。又認為壹切事物都是相對的,因此他否定知識,否定壹切事物的本質區別,極力否定現實,幻想壹種“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壹”的主觀精神境界,安時處順,逍遙自得,倒向了相對主義和宿命論。

  莊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強,文筆變化多端,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並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諷刺的意味,對後世文學語言有很大影響。著作有《莊子》,亦稱《南華經》,道家經典之壹。《漢書藝文誌》著錄《莊子》五十二篇,但留下來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內篇七篇,壹般定為莊子著;外篇雜篇可能摻雜有他的門人和後來道家的作品。

  《莊子》在哲學、文學上都有較高研究價值。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養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為後世傳誦。 2、莊嶠:戰國末期,楚莊王後裔莊嶠,受命經略巴、黔中以西諸地。因巴郡和黔中郡為秦國所襲奪,塞斷歸路,只好率其眾在滇稱王。這支莊姓後裔在秦統壹天下之後仍為西南夷的君長。後降漢壹,其地被置為益州郡。

  在莊氏的悠久歷史中,曾經發生過兩次對整個家族影響極為深遠的大變動。壹次發生於戰國末期,壹次發生於距今壹千九百多年前的東漢明帝時。

  戰國末期,當秦始皇以強大的軍隊橫掃諸侯時,楚莊王的後裔莊嶠,在楚威王的座前官拜將軍,受命經略巴、黔中以西諸地。莊嶠是壹位很有作為的將領,他把勢力擴展到滇池,以兵威把這塊地方納入楚國的版圖。可是,當他準備歸報這番功績時,正好楚國的巴郡和黔中郡都被秦國所襲奪,塞斷了他的歸路,不得已,莊嶠只好率其眾在滇稱王,壹直到秦始皇滅諸侯。楚國的這壹支後裔仍然為西南夷的君長,逍遙於暴秦的淫威之外。後來,劉邦統壹天下,他們終於降漢,其地並被置為益州郡,重回母親的懷抱。

  這史實,說明了後來歷史上所謂的西南夷之中,有壹部份是楚國的後裔,而且是由莊氏的先人帶過去的。

  3、莊際昌(1578-1629年),字景說,號羹若,原籍永春寓居晉江(今鯉城),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狀元。宮至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讀。卒後崇禎帝特贈詹事府詹事。莊際昌壹生為官嚴正,著有《羹若文集》、《霞棲藏稿》等四本文集,後人建祠祀之。

  4、莊有恭:清代乾隆狀元,字容可,號滋圃,番禺人。莊有恭狀元墓(黃埔區大沙鎮飛鵝嶺):莊氏為乾隆四年(1739)狀元。

  5、莊有可:清代諸生,亦名獻可,字大久,武進人。博通經史,自言讀史二千余遍。有《春秋註解》等

  6、莊俊元(1803——1879),晉江縣(今鯉城區)人,故宅在泉州城內西街甲第巷。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恩科進士,入翰林,留京學滿文,以散館壹等壹名授編修,協助改造滿洲文字。事畢,出任甘肅西寧府尹,後兼道嚴,在任6年。鹹豐三年(1853年),他引退回泉,寓居30年。在泉常兼書院山長,對地方文教事業多有建樹。

  莊氏名人莊姓的歷史名人最著名、影響最大者當屬莊子了。莊子,名周,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他曾做過漆園吏,楚莊王聞其名,以厚幣相贈,並以相位相許。莊子表示寧為“孤豚”不作“犧牛”,甘願逍遙物外。著書十萬多字,主張清靜無為,號《莊子》。漢朝時將其列入道家,與老子並稱為道家之祖。此外莊氏名人還有戰國時楚頃王大將莊矯,率兵定巴、蜀、黔中以西,自立為滇王。戰國時越人莊舄,在楚國為高官,雖富貴不忘舊國,病中仍思越而吟越聲。

  千年以來,莊森的後裔繁衍昌盛,播遷海內外,總數達百萬之眾。英俊輩出,自五代至清登進士第者達96人,其中文武狀元4人(莊安世、莊際昌、莊有恭、莊培因),榜眼2人(莊奇顯、莊存與),堪稱盛族。宋代有莊柔正,任福清知縣時,曾改築水利工程,下灌沃田數萬畝。又有莊綽,著有《雞肋編》,記述史跡舊聞及各地風士、傳聞瑣事,頗有價值。明代有莊昶,官翰林檢討,以直諫而知名。又有萬歷進士莊起元,與其子莊培因,俱以文揚名於當時。清代有莊有恭,乾隆初年廷試第壹,累官福建巡撫。現代有著名乒乓球運動員莊則棟。 四、分布遷徒 1、莊氏入閩:(1)、莊森,字文盛,名壹郎,生於唐鹹通四年(863),河南光州固始縣人。光啟二年(886),隨其舅王潮率軍入閩。後梁開平元年(907),王潮之弟王審知繼任稱閩王。莊森分鎮於桐城(今泉州市),定居於永春縣桃源裏善政鄉蓬萊村,卒於後周廣順二年(952),享壽90歲,夫婦合葬在永春縣桃源裏,為莊姓入閩桃源派開基始祖,也為青陽莊氏肇基始祖。青陽莊氏枝繁葉茂,有多個衍支,有思齊、裕齋、希信、振福、未庵諸小宗,多有徒居外地,主要繁衍同安、惠安、南安、龍溪、長泰、海澄、泉州各地,以及廣東潮州.吳川.高州壹帶,旅居海外族親主要分布在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新加坡、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廟始建於明弘治十三年(1500),系十世孫高州知府莊科倡建。

  閩中莊氏第十四世細哥公 縉公三子。生乙醜年十月初二百酉時,自泉州遷居我龍潯天馬山西北,地名湖上(現為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三班鎮錦山村)。 閩中莊氏第二十六世公日昭,出維(應)元公次子,居錦湖堂。閩中莊氏第二十六世公元雙,字淑鸞,出景星公長子,生康熙戊子年十壹月初三卯時,建居深垵堂 (2)、莊銳,亦系河南光州固始縣人,生於唐大中三年(849),隨王審知兄弟入閩後分據福州閩嶺,官授廉訪司提刑使。晚年隱居玉融海口龍江橋頭,卒於後唐開運二年(945),享壽96歲。配金氏,生三男:長房應祥仍居祖居地河南光州固始縣;次房寶文居福州閩侯壹帶;三房維孝居福清及閩北。

  五、譜牒: 有《晉邑青陽莊氏族譜》、《晉邑青陽莊氏重修族譜》、《福建泉州德化錦山莊氏深垵支派族譜》以及《晉邑青陽莊氏虛川公派續修家譜》等多部譜牒抄本。

  六、宗規:奉祖先、孝父母、親兄弟、和姐妹、睦鄉鄰、教子孫、修德行、戒惡習、獎名節、講勤儉。 楚 (百家姓詞典) 楚莊王之後裔 歷代人才輩出

  莊,自古以來是壹個代表端嚴肅敬的文字,而以莊為氏的家族,也名實相符,兩千多年來備受尊敬。

  這個可敬的姓氏,家世的源流也十分悠長,早在距今兩千年以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得姓。這壹點,熟悉歷史的人士壹定都很清楚。因為,在歷史上的先秦時期,莊氏家庭就已經人才輩出,大名鼎鼎,像長久以來在傳統學術界舉足輕重的偉大思想家莊子,便是最為顯著的例子。

  這麽壹位了不起的思想家,根據考證,是春秋時代楚莊王的後裔,像《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在介紹莊姓時就指出:“莊姓,楚莊王之後,以謚為姓,楚有大儒莊生,六國時為蒙漆園吏;莊周,著書,號莊子;齊有莊賈,周有莊辛”,把莊周的身世源流,記述得清清楚楚。

  實際上,莊氏家庭正是這樣來的。追本溯源,他們是楚國公族的羋姓後裔,而羋姓則傳自上古的顓頊帝。換言之,兩千多年來幹千萬萬以莊為姓的人,毫無疑問都是最為光彩的炎黃子孫。

  在莊氏的悠久歷史中,曾經發生過兩次對整個家族影響極為深遠的大變動。壹次發生於戰國末期,壹次發生於距今壹千九百多年前的東漢明帝時。

  原來,戰國末期,當秦始皇以強大的軍隊橫掃諸侯時,有壹位楚莊王的後裔莊嶠,在楚威王的座前官拜將軍,受命經略巴、黔中以西諸地。莊嶠是壹位很有作為的將領,他把勢力擴展到滇池,以兵威把這塊地方納入楚國的版圖。可是,當他準備歸報這番功績時,正好楚國的巴郡和黔中郡都被秦國所襲奪,塞斷了他的歸路,不得已,莊嶠只好率其眾在滇稱王,壹直到秦始皇滅諸侯。楚國的這壹支後裔仍然為西南夷的君長。逍遙於暴秦的淫威之外。後來,劉邦統壹天下,他們終於降漢,其地並被置為益州郡,重回母親的懷抱。

  這是史實,說明了後來歷史上所謂的西南夷之中,有壹部份是楚國的後裔,而且是由莊氏的先人帶過去的。

  莊氏和第二次大變動,影響更大,曾經造成了整個家族長時期的沒沒無聞。這項變動,就是《姓氏考略》所明載的:“漢明帝諱莊,故莊氏或改為嚴氏。”

  在過去的專制時代裏,當皇帝的人是“天子”,為了避天子諱而改換人民的姓氏,是壹件司空見慣的事。莊氏,正是在這種情形之下,改姓了嚴,並且自莊光(後改嚴光)開始,長時期為嚴氏所掠美。不過,莊、嚴二氏的壹家人關系,倒是壹直被公認不諱。

關于“百家姓名/莊”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


返回首頁 |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