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把刀實用查詢📘

百家姓名/高


朗朗上口百家姓歌谣

>> 点击查看完整《百家姓歌谣》

簡要介紹

【姓氏】:高

【內容】:高源出於姜姓。春秋時期,齊文公有個兒子叫公子高,公子高的孫子奚曾協助公子小白當上齊國國君,即齊桓公,齊桓公為表彰奚的功勞,賜他以祖父的名字為氏,稱高氏。北魏孝文帝時,鮮卑族是婁氏也改姓為高氏。高適,唐朝詩人,德州(今河北景縣)人。他年輕時貧寒潦倒,後來從軍邊塞,晚年才官居高位。由於他熟悉軍事生活,因此他的詩多反映當時邊地形勢和士兵疾苦,與岑參同為著名的邊塞詩人。《燕歌行》是他的代表作

  壹、來源有四

  1、出自姜姓。相傳炎帝神農氏生於姜水,以姜為姓。炎帝17世孫伯夷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呂侯,子孫因此亦以呂為氏。呂侯伯夷第37代孫姜尚,即姜太公,又名呂尚、呂望,輔佐周文王、武王滅商立周,受封於齊國。齊國傳至太公8世孫文公姜赤,文公次子受封於高邑,稱公子高。依照周朝貴族禮儀,其孫傒取祖名為氏,為高傒。高傒在齊國為上卿時,迎立公子小白為君,就是齊桓公。高傒成為著名的渤海高氏的始祖。高傒7世孫高止在齊國遭到公孫竈、公孫躉排擠,出齊奔燕。高止9世孫高量為宋國司徒,高量10世孫高洪為東漢渤海郡守。渤海高氏由此發軔,繁衍不息,成為當今高姓族群中最龐大的壹支。高洪的壹支後裔高隱、高瞻叔侄創立了漁陽高氏、遼東高氏, 另壹支後裔高悝創立了廣陵高氏。渤海高氏的後人高伯祥又創立了京兆高氏。高氏五大望族有四支出自渤海高氏。因此,當今高氏子孫多數為渤海高氏後裔。 2、以王父字為氏,據《通誌·氏族略》所載,齊惠公的兒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後裔也為高氏,也為山東高氏。齊惠公元是齊桓公小白與姬妾少衛姬所生的兒子,當了10年齊國國君。齊惠公的兒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後代也以高為姓。 3、出自他族或他姓改姓賜姓,少數民族姓氏改人高姓。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文帝實行改革,推行漢化政策。其中壹項措施就是改北方胡人復姓為漢族單姓。這壹時期,鮮卑族的是婁(樓)氏改姓高氏。據《魏書》所載,鮮卑族中有樓氏改高氏者,另有十六國時,後燕皇帝慕容雲自稱為高陽氏(傳說中的五帝之壹)後裔,遂改姓高,稱高雲,其後裔有改復姓為單姓,稱高氏,是為河北高氏。清朝光緒年間到民國初年,滿族姓氏出現了大量改用漢姓的變化,有的以滿姓字頭音譯為漢姓,高佳氏就改為高氏。

  北齊重臣高隆之,本姓徐氏,他的父親被姑婿高氏收養,因從其姓,叫高幹,是北魏時的白水郡守。高隆之也從跟隨其父姓改姓高。他在北齊時為朝中重要大臣。在他因故被殺死後,北齊皇帝高殷下令由他的兄子高子遠承襲了陽夏王的爵位,高子遠的後代就在今河南杞縣壹帶發展起來,成為當地的望族。另外,唐朝宦官高力士,是馮盎的曾孫,本姓馮,後被高延福收養,所以改高氏。

  當高氏建立北齊政權後,高姓就貴為北齊的國姓,於是北齊皇帝便賜他姓為高姓以示恩寵之舉。元景安因在邙山之役中力戰有功,被高歡賜爵西華縣都鄉男,高洋建立北齊政權後,550年(天保元年)賜他姓高。此外,元文遙在北齊時也先後得到高洋、高演皇帝的重用,因迎立高湛皇帝即位有功,566年(天統二年),後主高緯下詔特賜他姓高。他們的後代就以高為姓。

  據《通誌·氏族略》所載,朝鮮半島封建國家高麗有羽真氏後改高氏的,高句麗原為中國東北渾江流域的壹個古老部族,漢朝時屬玄菟郡管轄。公元前37年,其部落首領高朱蒙在紇升骨城 (今遼寧桓仁)定都稱王,建立高句麗國。高氏在高句麗國的統治維持了600多年的時間。公元3年高句麗遷都國內城(今吉林集安),427年又從國內城遷到平壤。由於高句麗的國王為高氏,所以在古代高句麗國的存在期間,高氏有著較高的政治地位。其中有壹部分高氏遷到了中國內地。如高雲,其祖父高和是高句麗之支庶,自雲高陽氏之苗裔,所以以高為氏。北周時期,曾被封王為巨野縣侯的大將軍高琳,其祖先就是高句麗人,五世祖高宗歸附北魏,被拜為第壹領民酋長。高琳因戰功顯赫,他的壹個兒子被別封為許昌縣公。高琳的後代就在山東巨野和河南許昌壹帶發展起來。唐朝大將高仙芝也是高句麗人,在他父親舍雞時在唐朝任軍職,他也隨父親到安西,後成為唐朝的著名軍事將領。其後代也就定居於北京市密雲縣壹帶。 4、以"高"字開頭的兩個字的復姓,後有改單姓"高"為氏。譬如:高車氏、高東氏、高堂氏、高陽氏、高陵氏等。

  二、歷史上高姓的分布和遷移 春秋戰國時期,高氏主要活動在華北地區,其中壹支在戰國後期,楚國滅越後,經吳越之地,進入楚國,最終到達海南。秦漢時期高姓的足跡已經遍布於華北、陜甘寧以及中原地區。東漢末期是高姓的鼎盛時期,在渤海蓧縣地區形成了歷史上最著名的渤海高姓。西晉時,高姓主要向北和東北遷移。南北朝時,高姓因北齊的滅亡而被迫移民陜南和西蜀。隋唐時期,高姓主要的活動地仍在長江以北,但繼續向四川和江浙地區遷移。五代宋元時期,高姓大批移民於江南各地,尤其是江浙地區。明末清初高姓進入了臺灣。

  宋朝時期(公元960-1279年),高姓大約有89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1.15,排在第十五位。安徽為高姓的第壹大省,約占全國高姓總人口的15.6,占安徽總人口的3.1。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安徽、河北、陜西、河南、四川五省,這五省高姓占高姓總人口的62;其次分布於山西、湖北、浙江,這三省的高姓又集中了20。全國以皖豫陜冀為中心,向東北、西北、東南呈放射形的高姓分布帶。 明朝時期(公元1368-1644年),高姓大約有93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1,為明朝第十九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高姓人口基本沒有增長,遠遠低於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600年中高姓人口純增加率為4,凈增加了4萬。山東為高姓第壹大省,約占總高姓人口的18.8。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山東、江蘇(12.5)、浙江(12.2),這三省高姓大約占高姓總人口的44;其次分布於山西、江西、甘肅、河北,這四省的高姓又集中了29。宋、元、明期間,高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和西北遷移,特別是向江浙贛地區移民。全國重新形成了山東、江浙贛、陜晉三個高姓人口聚集地區。

  三、當代高姓的人口及分布 當代高姓的人口已達1 452萬,為全國第十五位姓氏,大約占全國人口的1.21。從明朝至今近600年中高姓人口由93萬激增到1 450余萬,達15倍之多。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 300萬,當代的人口按12億計,人口增長了13倍。高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於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1 000年高姓人口增加率是呈"V"形態勢。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山東、安徽、江蘇三省,大約占高姓總人口的30;其次分布於湖北、河北、河南、四川、廣東,這五省又集中了31。山東居住了高姓總人口的14.6,為高姓第壹大省,占省總人口的2.3。全國形成了渤海灣、東部沿海地區高比率的高姓區域。在近600年間,高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別,尤其是流動方向由東部向華中、華北的回遷已經大於由北向南和東的遷移,同時,向西南和南方的移民已經成為重要的移動流。 四、歷史上的高姓郡望

  2、漁陽郡:戰國燕將秦開擊退東胡後置郡。以漁水之陽得名。高隱、高瞻之後。

  3、廣陵郡:漢時置。此支高氏,為吳丹陽太守高瑞曾孫高悝之後。

  4、河南郡:漢時改秦三川郡置郡。此支高氏,為鮮卑族高氏之後開基。 5、遼東郡:戰國燕將秦開擊退東胡所建郡。高瞻之後。

  五、姜姓高氏(渤海高氏)世代譜系表(上源西周齊太公姜尚,下迄南宋高世則家族,本表據史記、新唐書、氏族誌等史書和各地高氏名譜修成,沒有確鑿根據請不要擅自修改) 姜姓高氏世代譜系(含公子高、公子祁兩支高氏) 01世齊太公(姜尚,字子牙) 02世齊丁公(姜及)

  03世齊乙公(姜得)

  04世齊癸公(姜慈母) 05世齊哀公(姜不辰)、胡公(姜靜)、獻公(姜山) 06世齊武公(姜壽,獻公子) 07世齊厲公(姜無忌)

  08世齊文公(姜赤) 09世 齊成公(姜說)、公子高(文公次子)

  10世 齊莊公(姜購)、公孫癸受(高子) 11世 齊厘公(姜祿甫)、高傒(癸受子,字祖望,謚敬仲)

  12世 齊襄公(姜諸兒)、齊桓公(姜小白)、高莊子(虎) 13世 齊惠公(姜元,桓公子)、高傾子(頃)、高酀 14世 公子祁(惠公子,字子高)、高宣子(頃子,名固)、高式(酀子) 15世 姜蠆(字子尾)、高厚(固子)、高偃(式子) 16世 高強(姜蠆子,字子良,後世不詳)、高子麗(厚子)、高張(偃子) 17世 高止(子麗子,字子容,出齊奔燕)、高良夫(張子) 18世 高豎(止子)、高柴(良夫子,厚余堂始祖) 19世 高魚(豎子) 20世 高彄臧 21世 高石 22世 高般 23世 高赫、高赭 24世 高寬(赫子)、高穹(赭子) 25世 高峻、高量(寬子)、高嚴(穹子) 26世 高奉名(峻子) 27世 高鼎 28世 高邑 29世 高成 30世 高則 31世 高不疑、高不識 32世

  高興(不疑子) 33世 高然 34世 高暉 35世 高洪(東漢渤海太守,渤海高氏始祖) 36世 高茂 37世 高瑞 38世 高褒(字宣仁) 39世 高韋 40世 高承(韋子,字文休)、高悝(瑞曾孫,廣陵高氏始祖) 41世 高延(承子,字慶壽) 42世 高納(字孝才) 43世 高達(字式遠) 44世 高約、高乂、高隱、高漢 45世 高瞻(約子,漁陽、遼東高氏始祖)、高慶(隱子) 46世 高展、高敬、高泰(慶子) 47世 高讜、高頤(展子)、高韜、高湖、高恒(泰子) 48世 高佑(讜子)、高允(韜子,北魏宰相)、高真、各拔、謐、稚(湖子) 49世

  高振(佑子)、高樹、高翻(謐之子) 50世 高表(振子)、高歡(東魏宰相)、高琛(樹子)、高嶽(翻子) 51世 高衡(表子)、高澄、高洋(歡子,北齊文宣帝)、高勱(嶽子) 52世 高馮(字季輔,唐朝宰相)、高士寧、高士廉(勱子,唐初名相) 53世 高履行、質行、真行、純行、審行、慎行(士廉子) 54世 高璇、高瑾(履行子) 55世 高紹、高術(璇子)、高丕、高遷(瑾子) 56世 高卿、高崇文(唐威武王、渤海郡王)、高子羽(遷子) 57世 高質(卿子)、高暄(子羽子) 58世 高伯祥(質子,京兆高氏始祖)、高嶽(暄子) 59世 高郢(伯祥子,唐朝宰相)、高登(嶽子) 60世 高定、高文舉(郢子)、高仲武(登子) 61世 高順勵(文舉子)、高冕(仲武子) 62世 高思繼、高思祥(順勵子)、高霸(冕子) 63世 高行周(思繼子)、高行圭(思祥子)、高乾(霸子) 64世 高懷德(行周子,北宋武將)、高文玉(行圭子)、高瓊(北宋烈武王) 65世 高處恭、高處俊(懷德子)、高繼勛、高繼忠、高繼倫(高瓊子) 66世 高永能(文玉孫,北宋武將,陜西老高始祖)、高遵裕、高遵甫(瓊孫) 67世 高世亮(永能子)、高士林、高士宏、高耀祖(繼倫孫,閩粵高氏始祖) 68世 高昌裔(世亮子)、高公繪、公紀、公泰(瓊玄孫,江浙諸支始祖) 69世 高世則(公紀子)、高世英、高世傑 70世 高百之、高千之(世則子) 六、古代歷史名人

  1、高漸離:戰國末年時燕人,擅長擊築,燕太子丹派荊軻謀刺秦王政(即秦始皇),到易水送行,他擊築,荊軻和歌。後因在築內暗藏鉛塊撲擊秦始皇,不中被殺。 2、高長恭:又名高孝瓘,他勇武善戰,常常大敗敵軍。武義高強的將領,是北齊大將,東魏大權臣北齊奠基人白手起家大英雄風流大丞相高歡之孫。是北齊世宗文襄帝的第四子,封為蘭陵王。據《北齊書》講,他“貌柔心壯,音容兼美。”應是有英雄氣概之美男,是中國古代四大俊男(嵇康、周瑜、高長恭、楊華)之壹。 3、高 適:唐朝詩人,與岑參齊名,並稱為"高岑"。其"邊塞詩"以描寫邊塞風光、士兵生活、人民疾苦為內容。代表作有《燕歌行》。 4、高汝礪:金右丞相,封壽國公。今山西省應縣人。曾對紙鈔的推行和發展起到壹定作用。對金國的政治和經濟的發展也起到壹定的作用。為人正直。 5、高克恭(1248—1310):元代畫家,字彥敬,號房山,其先回鶻(維吾爾族),籍貫大同(今屬山西),居於燕京(今北京市),晚年寓錢塘(今浙江杭州)。官至刑部尚書。 善書畫, 《雲橫秀嶺》、《墨竹石坡》為其代表作。與趙孟頫齊名,時人有"南有趙魏北有高"之稱。

  6、高攀龍:曾與顧憲成在無錫東林書院講學,時稱"高顧",為東林黨首領之壹。 7、高 武:在我國傳統醫學上,久享聲譽,針灸之術即他所傳。

  8、高則誠:著名戲曲家,所著《琵琶記》,對後世戲曲的發展影響深遠。 9、高 鶚:清朝文學家,漢軍鑲黃旗人,以續《紅樓夢》後40回流世界傳名。

  10、高 翔:清代畫家,為"揚州八怪"之壹。擅長山水,畫梅風格疏秀,兼能畫像。

  11、高 啟:(1336-1374)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季迪,號差軒。張士誠據吳時,隱居吳淞江青丘,自號青丘子。博覽群書,工詩,尤精於史,與楊基張羽、徐賁並稱吳中四傑。其詩之才力聲調,過三人遠甚,為元明間壹大家。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後張士誠獲罪被誅。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12、高友璣(1461—1546),字肅政,號南屏道人,溫州市樂清北白象鎮人,事母至孝,明工部尚書、刑部尚書,追贈太子少保。在進入中央當部長級京官前,高友璣歷任過許多地方長官。任江西九江知府時,治績為當時十三府之最。任河南汲縣知府時,裁減官供,罷停黃河勞役,放寬鹽禁,為百姓做了壹系列實事。任大同巡撫時,不畏強梁,彈核囂張行兇的皇親國戚。 13、高其佩(1672-1734):中國繪畫史上著名的指畫創始人,官至刑部侍郎,與高鶚為同宗本家,高氏父子都是清代名臣。其父高天爵、其伯高承爵、高蔭爵皆在清朝為官,其長兄高其位為兩江總督、文淵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加太子少傅,其堂兄高其倬為康熙進士、浙閩總督。高氏原隸漢軍鑲白旗,後因長兄高其位有軍功,改為鑲黃旗。高其佩以名門望族而身歷宦海,歷知州、員外郎、署運使、刑部侍郎。雖為高官,但卻以工指畫以名顯。高其佩壹生畫作甚豐,精妙獨到。凡花木、鳥獸、魚龍,人物靡不精妙。作品達五、六萬幅之多,代表作品有《怒容鐘馗圖》、《水墨雜畫冊》等傳世,其作畫大都題款以"鐵嶺高其佩指畫"或"鐵嶺高其佩指頭生活",等字,時人尊稱為高鐵嶺。高氏8歲始學畫,遇稿則摹,以指蘸墨,仿其大略,盡得其神,信手拈來,皆成妙諦。所繪人物生動、形象,堪稱開宗立派的大家。現鐵嶺銀岡書院存有其《貓蝶牡丹圖》和《風竹圖》。著有《且園詩鈔》。高其佩的指畫,在當時影響很大,“揚州八怪”受高其佩直接影響,李鱓曾從其學習。“揚州八怪”之壹的鄭燮在題高鳳翰畫跋中,認為惲壽平、王翚諸皆不能破古人牢籠,“獨高且園(其佩)軒然特出,冠絕壹時,後堂(李鱓),西(高鳳翰)壹頭壹尾-----”高其佩自稱指頭畫得於夢授,曾刻壹印“畫從夢授,夢自心成”。

  七、近現代高姓名人(請將您知道的人填寫上)

  1、高君宇:(1896--1925)山西靜樂縣靜遊鎮峰嶺底村(今屬婁煩縣)人。名尚德,字錫三,號君宇。1896年生於山西省靜樂縣(今屬婁煩縣)。1912年考入山西省第壹中學,因才華出眾,以“十八學士登瀛州”而享譽省城。少年高君宇對社會政治問題非常關心,訂購了《晨報》、《申報》、《康梁文鈔》等進步書刊研讀。1915年,他參加了反對袁世凱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壹條”的鬥爭,捐款翻印“二十壹條”全文廣為散發,組織遊行和街頭演講,聲援蔡鍔等人護國反袁鬥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學英語系。“五四”運動的組織者之壹。在當時進步思想的發源地北京,高君宇受到激進的新文化和新思想的影響,很快成為學生運動的領袖。1918年5月,他參加了反對北洋政府簽訂《中日共同防敵軍事協定》活動,成為近代中國學生運動史上第壹次公開的遊行請願活動。1919年5月4日學生愛國遊行時,高君宇是組織和參加的骨幹之壹,和許德珩等十幾個學生沖進趙家樓,痛打簽訂賣國條約的官員章宗祥,演出了“五四”運動壯麗的壹幕。隨後,他代表北大學生參加了學聯的領導工作。1920年3月與鄧中夏等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同年加入北京共產主義小組,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首屆書記。中共二大中央委員,編輯中共中央機關報《向導》。1924年7月到廣州,任孫中山秘書,翌年隨孫中山北上。1925年3月5日在北京病逝。當時的年輕人最容易接受新思想,建立共產黨和建立革命的青年團組織幾乎是同步進行的。高君宇不僅是黨的創始人,同時還是社會主義青年團(即共青團前身)的創始人之壹。

  2、高旭:(1877-1925)字天梅,號劍公,別字慧雲、鈍劍,江蘇金山人。早年接受民主革命思想影響,創辦《覺民》雜誌。1904年留學日本,次年參加同盟會,任江蘇分會會長,並創為《醒獅》雜誌。1906年回國,在上海創為健行公學及欽明女學,倡言革命,提倡女權及女子教育。1909年與柳亞子,陳去病共同發起南社。辛亥革命後,曾任金山軍政分府司法長、眾議院議員身等職,堅持反袁立場。他把詩歌作為鼓吹革命、喚起民眾的武器,稱其詩為“覺世書”。有《天梅遺集》。

  3、高劍父:(1879~1951)字劍父,以字行,廣東番禺人。現代著名畫家,嶺南畫派領袖。 與胞弟高奇峰, 陳樹人合稱“二高壹陳”,被稱“嶺南畫派”,1906年留學日本,1908年回國後主持廣東同盟會,並在廣州起義中任聯軍總司令。辛亥革命後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工作,創辦了春睡畫院、南中美術院。曾任廣東省立工業學校、廣州市立藝專、南中美術院校長,中山大學、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廣東美術會會長。1949年移居澳門。

  4、高士其:(1905-1988) 福建閩侯(今福州)人。科學家、科普作家。1925年留學美國,先後入威斯康辛及芝加哥大學,攻讀化學和細菌學,1928年在芝大細菌實驗室作研究時,不幸受病毒感染,致使終身殘疾。1930年回國,任南京中央醫院檢驗科主任,翌年辭職。1932年曾與陶行知等創設獐科學通訊學校,後任國立編譯館特約編審。1939年參加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中華全國科普協會委員,中央文化部科普顧問,中國作協理事,保衛兒童委員會委員等職。著有《我們的抗敵英雄》、《細菌與人》、《抗戰與防疫》、《生命的起源》、《細菌世界探險記》、《五年計劃的科學故事》、《高士其科學小品集》等。

  5、高 崗:前國家副主席。

  6、高 琨:香港人,著名物理學家,後移居美國。

  7、高行健:原四川大學教授,著名文學家、劇作家,後移居法國,200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8、高建成:軍人,1998年長江爆發特大洪水,奮不顧身抗洪搶險而犧牲,被授予“抗洪英雄”稱號。

關于“百家姓名/高”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


返回首頁 |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